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信息化助推龍江迅跑 訪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楊學山
2005-09-07 09:52:1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郝建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本報記者 蘇強攝

  楊學山,1954年生於上海,1984年獲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碩士學位。1987 1988年在美國進修。2002年任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政策規劃組組長,2003年任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漢字信息處理、信息系統和網絡的設計和開發、信息經濟學、信息法學和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著有《專家系統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技術創新和改造》、《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等專著。

  東北網9月7日電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世界各國對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支柱產業,也成為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伴隨我省老工業基地改造戰略實施步伐不斷加快,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昇級,提昇經濟發展質量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課題。我省如何搭乘信息化的快車,加速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推廣應用,借助信息技術提昇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日前,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楊學山來黑龍江省調研期間,記者就以上問題對他進行了專訪。

  記者:我們如何認識加速推進信息化對黑龍江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

  楊學山:黑龍江的信息產業目前有了較大發展,但許多人並不了解信息化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走信息化之路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搶佔國際競爭制高點的有利武器,也是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歷史發展機遇的需要。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解決三農問題對推動全省經濟發展舉足輕重,三農問題中最根本的是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收入有賴於農民素質提高。目前土地資源佔有量與土地產出都較低,農民如何致富?只有兩條途徑,一是減少農業人口,二是科學種田。這兩個途徑,離開信息化都實現不了,勞動力轉移首先要提高農村教育水平,農村各項新技術推廣也要靠信息化手段。一句話,農村現代化,必須靠信息化來實現。

  記者:信息產業發展將對傳統產業發生哪些影響?

  楊學山:當一、二產業遭遇發展的天花板之時,信息產業卻正如朝陽昇起,潛力無限,信息化將為生產方式帶來革命性轉變。以信息搜索為例,我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一秒鍾可搜索8億頁,用人工一個人需花費1520年。不僅促進經濟發展效率提高,且耗能降低。信息化正在引發世界經濟的重大轉型,並在重塑世界經濟新格局。中國必須發展包括信息產業在內的第三產業,盡快實現產業結構調整。韓國就是通過信息化實現經濟轉型的典型成功范例。通過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為技術創新的勞動力素質提高發揮重要作用,為經濟從粗放式擴張到節約型增長提供支持。推廣應用信息技術日益成為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手段,重大技術裝備的系統設計、研發、制造和成套能力有望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對冶金、石化、建材、造紙等行業節能、節水的改造作用日益顯現。黑龍江的煤礦安全監控體系,對減少生產事故起到積極作用。農業信息化建設將成為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發揮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記者:黑龍江在信息化發展中處於什麼位置?如何捕捉發展機遇?

  楊學山:信息化在世界領域均處於發展早期,全國多數地區仍處於國際發展中國家中等水平。在某些方面,黑龍江並不落後,如哈工大在機器人及控制方面有領先優勢,斯達在企業信息化管理方面在國內較為先進。一項技術,在成熟階段,想超越並不容易,而在發展初期隨時存在超越可能。目前應抓住信息化發展的大好機遇,逐步形成以信息化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

  今後一個階段我國信息化發展的總體任務是實現信息產業由大到強的跨越,目前世界知名大品牌均出自信息產業;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轉變長期以來只看重物質產品增長、忽視信息等軟產品增長的觀念;加速提高國民教育水平;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增強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等。

  記者:黑龍江發展信息產業應采取什麼策略?

  楊學山:雖然黑龍江在信息化發展的投入不能與南方一些省份比,但決定信息化發展水平的因素不僅僅是資金投入,觀念與制度制約也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地方信息化辦公設備十分齊全,但就是實現不了無紙化辦公,原因是有人會用,有人不會用;有的部門願意用、有的部門不願意用。在南海市,審計部門與企業財務結算中心實現了連網,但由於各種原因僅能對其中五分之一實行審計。可見,提高認識,加強信息化人纔培養,建立有利於信息化發展的制度規定是促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黑龍江信息產業近年來有了很大發展,建議走低成本發展之路,因地制宜。軟件設備盡可能不超前,能用、可用、合用即可。盡可能利用商業服務,許多保密性不強的單位完全可以利用互聯網。盡可能實行成本核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