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2日電 目前國家正大力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然而一些人卻為了自己的小『節約』——竊電,給國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據有關部門統計,哈爾濱市每年因竊電而丟失的電量約1億度,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0萬元。
電是商品,但人們偷電犯法的意識還很薄弱。前不久,用電檢查人員在道裡區某小區查處了—戶私改電表竊電的住戶,隨即在該小區貼出公告:3天內,凡是能來電業部門主動承認改動電表的用戶,不以竊電罰款;此後一旦發現改動電表的,要依法處罰。公告貼出不到——個星期,有百餘戶居民陸續來登記,要求修換電表。經查,這些用戶的電表都讓—家職業『竊電公司』動過手腳。
5日,記者在道外區北十七道街舊貨市場看到,一女攤主在賣一種煙盒大小的『節能器』,一塊木板上裝有指針飛轉的電表、插座和—個200瓦的燈泡,捅上『節能器』,電表指針一下變得緩慢起來。女攤主說,『節能器』至少能讓電表少走1/3的電字,且只要10元錢。記者走訪通江街、顧鄉大街等—些晚市發現,一些業戶從路燈、電線杆等處扯出電線照明。據哈電業局有關人士表示,仍有—小部分業戶私自扯線竊電,容易引發火災。
據了解,我市年發生竊電案件約2000起,因竊電引發的火災佔重大火災的24%。7月19日,警方破獲一個竊電作案140餘起的3人犯罪團伙。3人都當過電工,自2002年以來先後為多家飯店、賓館、居民住宅私改電表。在繳獲的大量作案工具中,3人竟有偽造供電局專業人員使用的各種電表箱鑰匙50餘把,各種表封30餘個。
被竊走的1億度電是何種概念?記者從哈爾濱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生產1億度電,需要標准煤約3.2萬餘噸,要用406節火車皮纔能拉運。有關專家計算,竊電1億度,相當於一年少生產15億瓶啤酒;以居民月平均使用60度電計算,1億度電可供約160萬戶居民一個月的生活用電。
市電力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對於竊電,很多『電耗子』不以為恥,還當作一種『能力』炫耀,殊不知竊電同屬於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