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12日電 題:別以環保的名義爭奪利益
環保工作是為全社會、全世界做貢獻,但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通常投入的地區得不到太多的回報,而不投入的地方卻是直接的受益者。在沒有利益的時候,很多人不願意保護環境,為了利益很多人還會去破壞環境。
哈拉海濕地的保護最難解決的就是一個歸屬問題。有關的雙方調子都唱得很高,都說會為了環保如何如何,但據記者看來,雙方雖然不願說出自己是在爭奪利益,但這場爭斗中的利益因素佔了很大的一部分。
哈拉海是濕地,它也是土地,它本身就有極大的利用價值,申請上國家級的保護區,就可以向上申請撥款。就算申請不上國家級的保護區,土地握在自己的手裡也總是大有好處。假設把土地交由農民開荒,大的保護區面積有幾十萬平方公頃,租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而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人乾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濕地多是少有人煙的地方,如果管理者與墾荒者暗中來往,破壞濕地的行為很難被發現。
以爭奪利益的態度去做環境保護,很難把環境真正保護好。因為環保本身是一項公益事業,它與眼下的利益絕大多數時存在著衝突。
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之腎,是全社會的事情,它需要每一個公民都參與進來,只有這樣,環境纔能得以高效地被保護。那種只為利益奔忙的『環保主義者』,總是令人十分擔心。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