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中旬至今,哈市各大家電賣場已經提前發起了『造節』運動———但這些節並不是『五一』、『十一』等法定節日,而是諸如彩電節、廚衛節、平板節等眾多『制造』的節日,以眾多的『節日』為借口,一系列的促銷活動吸引消費者。一窩風的『造節』運動使消費者應接不暇,而記者經過采訪了解到,消費者對於現在頻繁的節慶促銷活動似乎已經麻木。業內人士將這種現象歸結為消費疲勞,呼吁哈市家電賣場叫停『造節』運動。
家電賣場一年要過70多個『節』
近兩個月以來,哈市各家電賣場馬不停蹄地上演了一個又一個節慶風暴。翻開報紙,就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促銷廣告:繼蘇寧導演『第六屆彩電節』、『廚衛家裝節』之後,國美也掀動了『平板電視風暴』。此外,還有手機節等其他節日相繼隆重開幕;在價格方面,各家電賣場也不甘示弱,蘇寧要『價格平天下』,國美則要『價格我最低』。在價格上進行比拼,來衝擊哈爾濱市場。
為什麼商家如此大規模地開展『節慶秀』?哈爾濱市一家家電賣場的市場部經理分析說:『今年8月中旬以來,彩電和手機大規模地降價,提前十多天激活市場,這是往年從來沒有的。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這幾年黃金周集中消費開始銳減,眾家電賣場需要提前降價爭取銷量來爭取在9月多分得一杯羹;二是隨著黃金周旅游市場開始疲軟,家電賣場希望消費者把本來用於旅游的閑錢投入到添置新的高端家電上。』
談到如此頻繁的節慶促銷活動,一位業內人士稱,目前家電賣場一年差不多用四分之一的時間做促銷宣傳。每年除了『五一』、國慶和春節等法定節假日外,還有兩次店慶、一次公司慶、一次周年慶、開店滿月還得慶祝,再加上空調節、手機節、廚衛節、彩電節等,一年下來商家能過70多個節日。
借慶典造勢,成為哈市眾家電商場價格戰的一種手段,而據調查『節慶秀』的效果並不理想。據記者了解,『節日秀』對整體市場銷售拉動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渠道商通過做『節慶秀』擴大了市場影響力,吸引了客流,加速了渠道份額的整合與集中。
對於『節慶秀』這種現象,一些商家則表示是無奈之舉。『節慶秀』比拼的就是價格,大家都舉辦,其結果就是平等化操作。如果有哪一家不跟進,其市場影響力就會打折扣,商家將失去財源。但是開展一場『節慶秀』所消耗的人力物力過大,實際收益並不太高,成為商家『賠錢賺吆喝』的自我『炒作秀』。
『節慶秀』後隱患多
據了解,從今年『五一』家電賣場銷售狀況看:5月1日前到5月3日家電賣場銷售形勢還不錯,但從5月4日起賣場銷售急劇下滑,呈現出一種不均衡的銷售態勢。
對此,專家解釋說,因為市場上消費能力是穩定的,也是有限的,前期瘋狂采購必定導致後期出現銷售疲軟的態勢。為此,隨著消費者經歷各種『節慶秀』的洗禮和考驗,『十一』期間購買力會因此有所分流,『十一』過後市場會出現一個疲軟期。
據專家分析,過於頻繁的節慶秀除了將導致市場消費疲軟以外,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三大嚴重的隱患並開始昇級。
第一,賣場經營結構呈現出『高高低低』不理想狀態,雙休日客流高,銷售也高,但周一到周五工作日客流低,銷售也低。此外周末伴隨著旺銷送貨多,往往由於安裝不及時而導致的投訴率也很高。據了解,哈市南崗區消協已經接到很多此類投訴。
第二,廣告促銷不平均,即廣告費的投入遠遠高於促銷的回報,有時往往加起來不到幾萬元的特價機廣告宣傳,卻要在幾大主流都市媒體花費投入十幾萬的廣告費,雖然感覺很不值得,但為了與對手產生氣勢上的優勢不得已而為之。
第三,過多關注廣告宣傳的影響力,往往會導致消費者對節日購物的分流,進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節慶營銷模式該『昇級』
雖然說在現階段哈市眾家電連鎖企業導演的這場『節慶秀』,對於提昇銷售量、擴大市場規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從長遠來看,必須有新的營銷模式來替代這種頻繁的『造節』運動。
哈爾濱市一位市場營銷專家認為,接下來家電連鎖企業需要做的是細化市場,找准定位,進行差異化營銷。今後隨著消費個性化時代的到來,賣場需要成立專門的調查研究部門去分析消費者心理,以滿足消費者一對一的特色需求。
據記者了解,哈爾濱市一家家電商場在出售電器的同時,就針對喬遷新居的特定人群,為新居人群提供專業化的消費引導和居家設計方案,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這種營銷手段的好處在於,可以節省廣告費用,減少促銷人員的投入,使家電賣場的品牌美譽度得到有力的提昇。
業內人士指出,家電產品作為耐用消費品應該避免單一的打折降價行為,這種頻繁造節行為將會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一種不降價不購物的消費心理,不利於商家的長遠利益。因此,家電連鎖企業應該共同營造健康的競爭環境,只有特色營銷、差異化運作、貼心的服務,加上讓人滿意的商品質量和無可挑剔的購物環境,纔能夠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