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拍民:拍賣會上淘寶忙
2005-09-15 09:55:05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孟莉莉 鄒慧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5日電 據最新數字統計,2004年黑龍江省共舉行了近2000場拍賣會,成交金額近30億元。黑龍江省拍賣協會洪庭宇會長介紹,其中哈市拍賣場次和成交金額佔統計數字的70%以上,即哈市平均每天有4場拍賣會,一年拍賣的總成交金額高達近20億元。

  沙裡淘金

  三年淨賺百萬

  『乾上這行,純屬「無心插柳柳成蔭」!』6月30日,記者在某拍賣行遇到林先生,一位在哈市各大拍賣公司都『掛上號』的拍賣投資者。面對記者的采訪,林先生笑稱:從拍賣會上淘金轉賣,不到3年讓自己從『窮小伙』搖身變為『百萬富翁』。

  提起第一次競拍的經歷,林先生的雙目變得更加有神。他告訴記者,3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與拍賣會結下不解之緣。一天,他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了周末拍賣會的通知,一種強烈的好奇促使他交了1000元的保證金第一次邁進拍賣場的大門。林先生說:『當時我想,不買東西,錢就退了,也沒什麼損失,還可以長長見識。』

  剛開始拍賣的房子和車都價格不菲,一般都在20萬元以上,雖然要比市場價格便宜很多,但林先生囊中羞澀,根本不敢舉牌。然而,隨著拍賣會接近尾聲,一輛底價為兩萬元的拉達車開始競拍。這可是一臺車況良好的汽車呀,也太便宜了吧!於是他平生第一次舉起了牌。經過與一個女士的幾番競價,最後他以3萬元拿到了這臺車。

  回來後跟朋友一說,沒想到他的這臺車還成了二手車市場的搶手貨,不到三天就找到了買主,以4.5萬元的價格輕松成交。不到一周,賺了1.5萬元,嘗到了甜頭的林先生開始鍾情於拍賣會淘金。他表示,目前倒手拍賣已成為了他的職業,入行近3年,通過拍賣,自己已經賺了100多萬元,而他最初的本金只有5萬元。

  據悉,林先生現在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中介公司,在正常營業之外,他不但經常光顧拍賣會,還傳授員工競拍技巧,派他們去各式各樣的拍賣會上淘金。這不,在一周前,他的中介公司還在拍賣行組織的拍賣會上,以26萬元價格成交了一輛奧迪(跑了14萬公裡,車況良好)。在花了1萬元維修費後,車子更是煥然一新,以33萬元的價格,在舊車市場輕松脫手。扣除傭金等費用,幾天時間就獲利五六萬元。

  另據林先生介紹,在以前,像他這樣的投資者,在各大拍賣會上幾乎很難找到。但是,目前他發現哈市各大拍賣會上像他一樣來淘金的投資商越來越多,估計已經可以佔到拍民的四成左右,他們三五成群樂此不疲地奔波於哈市的各大拍賣會,有時一天最多要跑3個賣場,並定期與拍賣公司諮詢聯系。

  驚心動魄

  為爭『寶』而斗氣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在拍賣會上同樣適用,一樣矚目的標的物,同樣也會讓拍賣會現場驚心動魄、硝煙彌漫。

  在一次汽車拍賣會上,有4輛捷達車以3萬元起拍(使用5年以上),前3輛基本上都是以高出底價的20%-30%成交,屬於理智成交。而到了最後一輛車拍賣時,拍賣會上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兩個志在必得的男青年開始了一場『爭寶之戰』,整個會場火藥味十足。

  『3萬元』拍賣師話音剛落,五六個紅色號碼就從人群中跳了出來。『3萬5千元』,這時男青年甲開始跳叫。而男青年乙也毫不示弱,『4萬』,他本以為這樣自己就可以將拍賣叫停,沒想到男青年甲卻不肯讓。於是,在場的拍民都吃驚地看了一場『好戲』。

  1000、2000、5000元……這次拍賣按照常理拍賣師每次只加200元,而他們卻一直以高差價跳叫,他們互相抬價,一牌還比一牌高,捷達車價一路飆昇,全場頓時沸騰了起來。

  雙方又開始頻繁舉牌。當價格?昇到7萬元時,兩個年輕人都已經面紅耳赤,似乎都有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此時,男青年乙剛要舉牌,被旁邊實在看不下去的妻子死死按住,周圍的朋友也都過來幫忙按住他,這樣這場瘋狂的競拍纔結束。

  據拍賣師介紹,當時這臺車的理智成交價格應該在4萬元左右,這種為爭『寶貝』而斗氣,使他們的自尊心在競拍時獲得了極大滿足,但是過後想想非常不理智。據介紹,在不久前的一次抵債房的拍賣會上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一名40多歲的中年人,由於受不了這種在拍賣過程中的刺激,竟在現場突發心髒病。

  酷愛收藏

  藝術品多『小拍』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眼下越來越多的大眾藝術品拍賣會,市民參與熱情高漲。在這種大眾藝術品拍賣會上,哈市和周邊地區書畫家的作品備受一些酷愛收藏的市民青睞。

  在一次藝術品競拍會上,從事藝術工作的韓老師舉家上陣,一口氣投入了數千元,買了10多件藝術品。他說:買這麼多藝術品,不僅僅是為了收藏或者等待昇值,還想培養孩子的藝術品鑒賞眼力和收藏興趣。這種定位於大眾的藝術品小拍,在全國都挺火熱,不但貼近收藏人士的生活,且門檻最低。同時,在小拍上亮相的藝術品也並不都是低檔品,在小拍會上也經常可以淘到『寶貝』。他曾經在藝術品小拍中花1000元淘到一幅心愛的字畫,現在許多朋友都爭相要買,但是他沒同意。現在這張字畫現在放到大拍上也有可能立刻身價倍增,成為人人追捧的珍品。

  據黑龍江省龍法拍賣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張長明介紹,哈爾濱的藝術品拍賣與北京、上海不同,『小拍』已經漸成時尚。一般而言,『小拍』指的是成交額在200-300萬元的拍賣會,每件藝術品的價值從兩三百元到數千元不等。隨著藝術品『小拍』的不斷湧現,加之拍賣行業有著較為可信的信譽和透明度,因此一些酷愛收藏的人士活躍的陣地,也逐漸從二手市場轉向拍賣市場。

  據介紹,目前本市部分拍賣行還不定期舉辦一些民品拍賣會,拍賣標的小至服裝大到家具手機,拍賣會場常常座無虛席。人們頻頻光顧,因為在民品拍賣中往往能『淘』到不少價廉物美的好東西。據悉,目前民品拍賣會上主要有兩類拍品:一是市民個人委托准備出售的二手貨;二是執法部門的罰沒物資。

  愛有幾分

  有實惠也有黑洞

  更多的機會,實惠的價格,刺激的過程……冰城人對拍賣的熱情就像拍賣會上的競價一樣越攀越高。然而,專業人士提醒,表面公平競拍的拍賣,雖然常常實惠多多,但有時也暗藏風險與黑幕,『拍民』需要謹慎分析,及時規避拍賣中的陷阱。

  拍賣會上『托兒』作祟。專業人士指出,有些拍賣行,為使拍賣達到較為理想的宣傳效果,就事先找一至三位熟人代為競牌。有的拍品原來沒有拍走,有的連底價也找不到,但也成交了。有時幾件作品,就這麼一至三位牌號在競投,這可能是在演戲,也就是所謂的假拍。更有的拍賣行,自行先將某一件看好的拍品買斷,然後委托熟人,有的乾脆自己出馬,競拍舉牌假戲真做,待舉到他們滿意價位時,如有別的牌號介入,他們即行放手,致使這些買家被鉗住。同時,部分賣主為了讓自己賣品高價成交,找『托兒』來抬價,是競買中常見的事情。因此,『拍民』在競拍前一定要確定一個能接受的最高價格,並把它作為鐵一般的紀律,決不動搖。

  賣品可能存在其他的牽涉費用。如一些舊車可能還含有須補交的養路費及滯納金、車輛購置附加稅、年檢費、違章曝光罰款等,而這些均要由買受人支付。因此投資者在競買前,必須要全面地了解拍品的情況。

  藝術品真真假假難辨別。據介紹,拍賣場上古玩、字畫等藝術品的拍賣,往往給『拍民』蒙上一頭霧水。部分小的拍賣行不負責任,用贗品欺瞞『拍民』,有的還會將賣者的『真品』調包。因此,常常既傷了『拍民』又傷了賣方。專業人士指出,藝術品拍賣會上的常客都是拍賣高手,一定要有專業眼光,能夠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寶貝』,然後靜待昇值。

  房產拍賣也暗藏『貓膩』。專業人士指出,房產拍賣的主要陷阱有:共有財產,一人委托拍賣,其他共有人卻不知情;房屋原所有人的抵押、債務等關系被隱瞞;公司購房歸入個人名下,個人將房屋擅自拍賣。對此,專業人士建議拍民,參拍房產必須要了解五點,即:參拍前要了解標的的產權是否明晰,土地與房子的產權是否連在一起;明確房屋界址,即所拍賣房產的具體面積;是否存在社會糾紛;是否還有人住在所拍賣的房屋裡;水電費、物業管理費等在拍賣前有沒有交清;所拍賣房屋是否有共有人,如果有,拍賣是否得到共有人的同意;了解拍賣公司的真偽和相應資格,以防上當受騙;競拍前要詳細研究標的的各種資料,但不可全信。仔細核對有關的證書、證件,最好請專業人士把關。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