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6日電 題:沙塵暴『吹』來的環保意識
七星泡濕地退耕還林五年投入600萬
經過90公裡的土路,生活報龍江濕地萬裡踏訪的采訪車進入農墾九三分局七星泡農場。藍天白雲映襯下的農場小城就像一個大花園,還沒有看到七星泡農場的那些濕地,我們便覺得這裡的小氣候不錯。
寧可虧本也要搞環保
七星泡農場對龍江濕地踏訪活動十分關注,農場黨委副書記宋會林說:『要說濕地,現在我們屁股底下坐著的這塊地方就是濕地。』
『開發北大荒的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現在擺在農墾人面前的是如何保護的問題。』宋會林告訴記者,改善生態環境,還北大荒原始風貌是以『投入』和『犧牲』兩個字為代價的。
據介紹,近年來,七星泡農場用在濕地保護上的資金超過一千萬元。自2000年起,退耕還林面積就已經達到360公頃,僅此一項的投入核計人民幣600萬元。『平均一公頃地至少投入2萬元。』農場環保局局長馬臣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一公頃地樹苗投入需要2000元,管護費用需要1.8萬元。
『這還不算將耕地用來種樹少得的收益。』馬局長說,『如果將土地承包出去,農場每年至少收承包費一千六七百元。』這樣算下來,5年一公頃耕地又損失七八千元。
在馬臣局長的帶領下,我們到東風自然保護區和科勒河濕地保護區實地進行了踏訪。
五年前種植的小樹如今已經長到碗口粗,微風吹拂下,楊樹林發出』嗚嗚『的響聲。『這些草原和不成材的榛柴窠子都是退耕還「荒」保護下來的。』馬局長邊走邊說,『像這樣人為制造的荒地在七星泡農場大約有一萬多公頃。如果以每公頃六七百元的開地價出租出去,你知道一年能收入多少錢嗎?』馬局長臣問。『三百多萬!』他回答說。
不僅僅是退耕還林、還荒,『露土的地方就種樹,就種草,就連農場職工的居住地也都見縫插針種上樹木。』站在農場辦公樓四樓窗前,馬局長臣比比劃劃地對記者說,『你看這邊、那邊,都是這幾年新種的。』
順著馬臣局長指示的方向看,隔著幾棟平房不遠處有一片楊樹林,那裡原來就是一片50公頃的耕地。2003年春,農場動員承包該地的農場職工將這塊城區裡的耕地讓出來種樹時,這位職工很不理解:『每年七八萬元的收入不要,好好的地種樹乾啥?』『種地得那點小錢兒都是暫時的,種樹的效益是蔭及子孫的,長遠的!』場長鄭勛的話代表了七星泡農場人的想法。
農場的名字跟濕地是一個
農墾九三分局七星泡農場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濕地有著密切的聯系。
據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有關人員在這塊蠻荒之地搞勘察時,露宿荒原,天空中眨著眼睛的北斗七星帶給了他們靈感:這塊40餘萬公頃的荒原分布著7個大水泡子,就像天上的北斗七星一樣排列著,就把這裡叫『七星泡』吧!
其實,那時的七星泡就是一片尚未被人類開發的原始濕地。
如今,生態環境改變了,七星泡農場風調雨順,農場並沒有因為退耕還林和棄耕而減少收入。原因很簡單,退耕還林、還草、還荒、還濕地等人類活動給七星泡農場營造了一個地方小氣候,這種小氣候在當地農業生產過程中起到了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抗旱防澇等起到積極的調節作用。
『生態環境的改善,人類是有感覺的。』鄭勛場長給我們舉例加以說明:過去,七星泡農場的泡子裡是不長水草的,現在,大面積的水草出現在七星泡農場境內的泡沼、水庫之中。據環保專家介紹,水草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受到污染的水質是絕對不長這水種草的。
水草回來了,接著,鳥兒、魚兒也都來了。七星泡仿佛又回到了水豐草美、鳥飛魚躍的原始的七星生態環境泡。
『過去,有人嫌「七星泡」這個名字太「土氣」,曾經有過改名的打算。』農場黨委副書記宋會林說,『現在看來,「七星泡」充分體現了大濕地、大生態、大綠色的含義,這是農場將來走綠色產業之路的一張可貴的名片!』
沙塵暴帶來的『益處』
七星泡農場的濕地保護得不錯,我們在東風和科勒河兩塊濕地都看到了明顯的保護痕跡:原來被砍伐的次生林帶,現在都圍上了柵欄,不准人們砍伐,使樹林得以恢復。而水邊的濕地則被專門空出來,不允許再種大豆等作物。
一路踏訪過來,深深知道了利益與環保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但七星泡農場對濕地的保護似乎比其他地區人有著更多的熱情。墾荒、伐林,這些行動都是歷史的『錯誤』,許多地方雖然已不再進行墾荒伐林,但他們對環保所做的工作,似乎都不如七星泡農場這樣有板有眼。在七星泡農場,哪裡是保護起來的林子,哪裡是不許種田的濕地,都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再細問之下纔知道,七星泡農場每個人的環保意識都很強。現在保護區內根本就沒有人打獵,因為只要放槍,很多人都會從很遠的地方趕來圍堵。普通民眾都知道救助受傷的鳥類,每年都有幾只受國家保護的珍貴鳥類被人救下,養好傷再放飛回大自然。
之所以有這樣的好現象,一是因為農場的規范比較嚴格,二是因為七星泡人這些年深切地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每個人都意識到保護好濕地,就是保護好自己生存的小鎮。
前些年,由於開荒、伐林,使得七星泡農場的水土流失嚴重,環境受到了破壞。最為顯著的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七星泡農場連續經歷了幾次沙塵暴的襲擊,這讓一直生活在青山秀水中的七星泡人中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七星泡農場靠近林區,老一輩人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有沙塵暴。從此以後,七星泡人就開始從痛苦中覺醒,開始下大力氣保護自己的環境,保護好自己身邊的林區和濕地。他們知道,農場的小氣候必須依賴這些纔能搞好,破壞它們,就等於『自毀』家園。
據馬臣局長介紹,2001年,當七星泡農場的東風水庫重新發現有小蝦出現之後,全農場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這說明農場的水質得到了恢復,農場的環境經過努力終於得到了改善。現在,農場的水庫、濕地的植被得到了大量的恢復,鳥類也變得多了起來。
馬臣局長對記者說:『現在我的工作非常好做,大家對環保都非常重視,這完全是發自內心的。這不能不說是沙塵暴給我們帶來的一種「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