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9月15日電伴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與改造的深入,東北國有企業改革出現歷史性的重大變化,已顯現出令人欣喜的改革效應。
黑龍江省原省長助理、曾專門負責國企改革工作的胡祥鼎,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宋冬林等認為,國家提出東北振興戰略後東北啟動的新一輪國企改革正在出現積極的變化。
改革對象發生了全新的變化。過去說『抓大放小』,乾部群眾的理解是『保大放小』,中小企業改活了,但大企業基本沒有動。目前東北國企是以新的指導思想在進行改革,改革的對象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過去主要是中小企業,現在主要是大企業。
改革的核心內容與原來有所不同。過去是在形式上建立起公司制,即使是改制後上市的公司,大部分也是『一股獨大』。新一輪國企改革是在本質上調整所有制結構。
改革的基本途徑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是封閉式的內部改制,這一輪是開放式的招商改制。去年黑龍江省改制的79戶國有企業都屬於這樣的改制,效果良好。
產權交易方式由暗到明。產權交易的方式過去是少數人說了算,暗箱操作。現在隨著產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產權交易進入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地出讓國有產權。近年來,黑龍江省共有384個產權交易項目,評估值是負7.4億元,實際賣出了8.9億元,增值16億多元。
由企業主導變為出資人主導。原來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多以企業為主導,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新一輪改革以出資人為主導。
依法維護各方面的合法權益。過去職工的利益沒有完全得到保證,因為地方財力不足。目前的國企改革堅持以人為本,合理安置補償。社保試點、處理銀行債務等一系列舉措相繼推出,拖欠職工的工資和醫藥費,過去幾十年對職工的欠賬,全部在盡力償還。
如今,東北三省雄心勃勃,正在通過深入的改革,解決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的問題。遼寧省已經定出計劃,准備用兩年時間完成所有國企的改革。黑龍江省提出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國企改革。吉林省准備利用今年一年時間,完成全部816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到今年8月底,這個省已經累計完成625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共支付改革成本45億元。
『黑龍江省79戶改制企業去年實現利潤同比增長89%,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據胡祥鼎分析,東北新一輪國企改革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出現以下『四大效應』:
一是改制效應。企業改制後,國有資產借助其他所有制的投資者對其財產高度關切來達到保值增值,延長了國有資產的委托代理鏈條。
二是重組效應。黑龍江省組建龍煤集團後,企業實行集中公開招標采購,一年能節省2.1億元采購成本。
三是減負效應。國企改制後,冗員沒有了,不良資產也得到了剝離。
四是招商效應。國有資產的吸引力很大。今年5月,吉林省召開國有工業企業產權轉讓暨項目招商大會,有60戶國企實現產權轉讓,簽約金額3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