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強化區域合作重塑煤城形象
2005-09-19 10:04:4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9日電 題:強化區域合作重塑煤城形象

  進入『十五』以來,黑龍江省的煤炭工業生產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04年雞西、雙鴨山、鶴崗、七臺河四煤城與龍煤集團的利稅都創出了歷史的最好水平。2005年上半年又創出了好的水平。大好形勢來之不易,這種恢復性、市場拉動性的煤炭工業大好形勢背後潛伏著隱懮,如接續勘探嚴重滯後;鐵路運輸始終吃緊;電價與焦炭等價格被嚴重擠壓而扭曲;生態、生產與生活質量差,2004年職工收入每人僅1萬元;超能力生產與安全歷史欠賬多;人力資源匱乏等等,都影響與限制煤炭工業持續、穩定與健康發展。客觀理性地評價,可謂喜中有懮;辯證、科學地判斷,機遇與挑戰並存,挑戰大於機遇。過高地估計生態承受能力和接續勘探能力以及礦井建設生產能力的現象仍然較為普遍,抑制頭腦發熱還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建議省政府科學地設計與安排『十一五』規劃和制定《若乾意見》。

  長期以來,黑龍江省煤炭工業走的是一條粗放性的產量速度型的路子,產業鏈條短,原字號產品多,中高端產品少,相關產業電力、煤化、建材等發展不快,環境質量每況愈下。即便現在,也沒有從根本上擺脫。特別是在市場信號失真,中高端產品利潤空間小,價格被擠壓、扭曲十分嚴重的情況下,追求產量、速度的勢頭仍然不減。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的動力不足,產品結構、產業內部結構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不夠明顯,速度不快。甚至在短期行為、利益目標的驅動下,陷入了迷茫與徘徊之中。對投入比較大見效比較慢,建設周期比較長的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動搖不定,甚至出現了一些倒退的現象,特別是一些小煤礦表現得尤為嚴重。在制定『十一五』規劃以及《若乾意見》的時候,要特別強調並納入政府的戰略規劃。科學控制原煤總產,使之限制在接續勘探、生態與生產承受能力之內,並留有一定的餘地。要堅持不懈地走質量效益型、生態循環型、開放型的發展之路。甚至將綿延3000多公裡的中俄邊境、25個口岸城鎮的地理優勢和沿邊經濟帶統籌考慮,開發國內外兩種資源,拓展兩個市場,發展兩個循環,與企業循環、煤城循環,東部能源重化工經濟區的區域循環緊密結合起來。成為黑龍江省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過去的規劃指標體系基本是生產速度型的,現在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起碼是沒有相應的指標參數。編制『十一五』規劃,應注意研究並切實解決。在國家煤炭設計院專家組的設計下,黑龍江省也提出由八項重要參數構成的目標體系,但是對產品結構、產業內部結構、產業結構的指標;生態環境的指標,如水、空氣、植被、廢棄物的開發處理的指標,都沒有列入,這些參數指標都是生態循環經濟的直接反映與體現,不可或缺。建議在編制『十一五』規劃時,能專門征詢一下環保、電力、化工、建材以及冶金方面專家進行一次綜合評估,並將之納入作為規范標准提供給企業及煤炭城市參考,以統一口徑,統一標准。也便於在執行中遵循和監督。規劃既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評價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參照體系。因此,對促進經濟轉軌、模式轉化與煤城轉型具有十分重要指導作用,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切實解決好。

  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一種大趨勢,但是區域經濟是有層次性的,國內大的區域已分為東、中、西北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稱作四極。我們龍江老煤炭工業基地主要涵蓋四煤城,也構成了一個龍江的能源重化工業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一政策的紅線又將我們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果將四煤城與煤炭協會作為一個整體堪稱『4A1』。為推進龍江東部區域煤炭經濟的生態大循環和一體化的進程,我們很有必要建立一個長效協調機制,以龍江老煤炭工業基地論壇年會的形式,就產業結構調整、區域內的合作與發展、用好用足和用活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等問題進行討論,並對瓶頸制約、低水平重復建設、無序競爭、超能力開采、小煤礦准入規模等予以研究。

  思路決定出路,切磋達成共識。區域合作與發展,既是一種潮流,也是一種理念與文化,四煤城可通過論壇加強溝通與合作,在經濟轉軌、模式轉換、城市轉型的大背景下,重塑『四礦』新形象,打造區域合作與發展的新優勢。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