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電 紅火的中秋一過,吃完了月餅,精美的包裝禮盒卻成了『雞肋』,扔了浪費,留著沒用。據有關部門粗略估算,哈爾濱市市區每年扔掉的月餅盒約數十萬個。據測算,每扔掉10萬個月餅盒,由此產生的廢鐵、廢木、廢紙等就約達20多噸。在哈爾濱市每年產生的約10萬噸廢紙中,包裝物佔據相當一部分,而月餅盒回收在哈爾濱市卻始終是個空白。
絕大多數市民扔棄月餅盒
據市環衛部門有關人士介紹,中秋一過,哈市產生的生活垃圾比平時明顯增多。家住革新街的市民楊大娘告訴記者:『每年幾個子女再加上親友送來的月餅都有五六盒,吃完了月餅,包裝盒咋處理卻成了問題。扔了吧,怪可惜的,可放在家裡又佔地方。』
記者在隨機調查的10人中發現,幾乎所有被調查者都認為,月餅盒隨意丟棄既浪費物力、人力,又不環保,應當對月餅包裝盒集中回收。但絕大多數被調查者又表示會忍痛扔掉、賣掉月餅包裝盒,原因是目前想把月餅盒集中處理也找不到渠道。
月餅盒成污染大戶
每年過中秋佳節,哈市扔掉的月餅盒數以十萬計,市環保部門有關人士表示,這些包裝廢棄物成了污染大戶,因為在包裝中有些材料是很難降解的,對環境的污染特別大。
據市林業部門有關人士介紹,每生產100萬個木質月餅盒,需要砍伐400—600棵直徑在10厘米以上的樹木;生產竹質月餅盒,對竹子的損耗比例更是驚人。此外,月餅包裝中還大量使用了鋼鐵、塑料泡沫、紙張等資源。這些月餅包裝物一旦被廢棄,一般就被當作普通垃圾掩埋、焚燒,很難再利用。
回收之舉值得借鑒
有關專家呼吁,哈市應建立起包括月餅盒在內的禮品盒回收機制,由廠家或有關部門組織,節後將市民家中廢棄的禮品盒統一回收,集中處理。這樣,禮品盒中的一些金屬、塑料等資源都可以有效利用。
據介紹,日前,廣東中山市已在全國率先實行了月餅盒回收行動,中秋一過,月餅盒就被從市民家中回收上來,集中處理,形成循環經濟。
哈市一家超市的銷售人員認為,月餅是一次性消費品,如何讓月餅消費更加環保,應當被廠家提到日程上來。他指出,應考慮讓廠家建立月餅禮盒回收體系,減少月餅包裝盒集中丟棄引起的浪費。哈市有關人士指出,作為人口數百萬的大都市,從建設節約型社會出發,哈市有理由將月餅盒之類的禮品盒回收早日納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