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電 就跟買萬元的高性能電腦只是為了玩游戲一樣,消費者購買的高端平板電視也僅僅能夠看看電視和廣告。業內人士認為,由於目前許多平板電視廠家和商家所做的市場推廣過於急功近利,只考慮價格和利潤,忽略了功能的研發,平板電視的銷售與消費進入了價格戰的誤區。
今年的平板電視降價讓人震驚,8月份,平板電視開始『跳樓』,42英寸等離子跌至8000元,37英寸液晶跌破萬元,趕在『金九銀十』黃金季節到來,新一輪的價格大戰的序幕也逐漸拉開。業內人士介紹,從今年初至今,各大平板電視廠家每隔一個月就要降一次價格,降價幅度在20%至40%之間,這和2004年每月千元的降幅相比,2005年的降價頻率顯得更快,降至今天,平板電視已從『貴族』降為『平民』。
業內人士分析,各品牌之所以出現不惜血本的惡性價格戰,除了生產成本的降低外(以前的電視屏均從外國進口,目前國內已有生產廠家,生產和采購成本得以降低),一個本質的原因就是廠商已開始爭搶平板電視市場,而價格是最具殺傷力的武器。雖說平板電視的價格下調是必然的,但不能只簡單地建立在擠壓利潤前提下的降價,缺乏新技術的研發,因此目前國內平板電視普遍缺乏核心技術,其後果只能是一種惡性競爭。目前市場上出現了用較廉價的PC液晶屏代替電視專用的TV液晶屏來欺騙消費者的現象,這種依靠變相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是惡性競爭的結果。
業內人士介紹,平板電視應該是承載未來家庭娛樂、資訊等功能的中心,是實現3C融合的基礎。只有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廠商在研發、生產、營銷推廣以及市場宣傳上纔能真正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購買纔不會盲從,平板電視纔能從價格戰的誤區中擺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