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3日電 工商執照,是企業的『准生證』,工商機關是投資者要『拜訪』的第一個窗口。這一站的感受,將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信心和對該地區投資環境的評價。所以,哈爾濱市工商局松北分局在2003年籌建之初,就提出『打造松北第一窗口』的目標,不僅擔當『第一窗口』,而且要成為『窗口第一』。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們做到了。不久前,在松北區行政服務中心22個部門34個窗口參加的評比中,松北工商分局連續兩次獲得第一。
樹立『依法行政』理念
松北工商分局是個年輕局。大家分別來自不同的地方,思想難以統一。經過多次討論,分局黨總支把統一認識的突破口定在『樹立依法行政理念』上。
在制度上,制定『工商守則』。在籌建期間,就編撰了『三個手冊、一個規范』,如何進行標准化、程序化執法,一目了然。
在權力上,打破傳統的『領導決策』機制。與履行工商職能有關的任務、計劃、方案或制度,業務部門起草後,統一由法制科進行法制審核,未經法制審核的不予下發。
在執法上,建立辦、審、定三分離的制約機制。前方辦案人員只負責把事實查清,該不該罰、該怎麼罰由法制科提建議,最後在局長辦公會議上通過。直接與企業見面的說了不算,說了算的不與企業接觸。這樣,就避免了以往人情案、不公案的產生。案件指導審理委員會負責案件的指導、核審、監督工作,從而保證了所辦案件的公正性。
在借助『外腦』上,松北分局請來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的專家,成立執法專家顧問團,為執法把關。
建局初期,辦案人員曾處理過一起案件,當時按照以前的習慣做法,先罰款後申報。分局領導知道後,堅決要求執法人員把罰款先行退還,並向當事人賠禮道歉,然後進入法定程序。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局長黃敬國的解釋是,之所以這麼做,就是要大家形成『只有依法行政纔能辦成事、辦好事,越是大事、急事,越要堅持依法行政』的共識。
一人乾三人的活
松北工商分局管轄面積736.3平方公裡,是江南城區的3倍;局機關只有20人,管理所纔30人,是全市工商系統管轄面積最大,管理人員最少的一個局。
如何讓最少的人乾最多的事?這就需要優化行政資源。
先抓職能整合。他們把企業登記、個體私營登記、戶外廣告登記、展銷會登記等企業需要『找』工商辦的業務統一由企業登記注冊科行使,企業辦事通過一個『大窗口』可以一次辦完。市場主體資格監管及廣告、商標、市場、公平交易、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監管職能統一由『12315綜合執法指揮中心』行使,登記注冊科不再負責對市場主體資格的監督管理,既解決了機關業務部門之間橫向職能交叉、事權重疊等問題,又解決了現行編制下人員少,工作難以展開的問題。
接著就是權力下放。機關業務部門只負責指導、指揮、協調,市場監管責任由工商所按屬地管轄原則承擔,這樣既解決了科所職責交叉、有利爭著管、有責任互相推的問題,又解決了只下放部分權力所帶來的多頭指揮、步調不一的問題。
再是整合信息資源,實行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各種任務、計劃統一由12315綜合執法指揮中心受理,中心通過下巡查單的方式調度、指揮日常執法,提高監管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避免了重復檢查、隨意檢查和重復執法、濫執法等執法擾民現象。
最後是整合內部資源。機關工作人員『入』則為『民』,處理日常事務,『出』則為『兵』,直接辦案執法。同時積極發展志願者,建立群眾廣泛參與、覆蓋全轄區的監管維權網絡,實行『區域自治』。
於是,松北工商分局創造了1個人乾3人活的效率。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服務
到工商窗口辦過事的人都會發現,工商業務諮詢單印上了窗口人員的名字和手機號碼,可以隨時與他們聯系。即使午休或臨近下班時間,也不用擔心辦不成事,因為工商窗口有即時服務制和延時服務制。
窗口,這只是松北工商分局一項最基本的服務。他們的服務宗旨是: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服務。
樂業鎮杏林村,是松北工商分局所轄最遠的村。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對於經營方面的政策懂得更少,這裡也成為假冒偽劣產品經常『光顧』的地方。松北工商分局把工商服務站、12315申訴舉報站和3·15志願者服務站設在這裡,每周六,工商人員就會來到這裡現場辦工。平時,村主任兼任志願者,負責解決小的糾紛和聯絡工作。據村支書張纔講,自從4月12315服務站設立以來,不僅方便了群眾辦照、年檢,而且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坑農害農的事也成了歷史。
松北工商分局還設立了流動辦照車,車內除了電腦和打印機外,還配備了數碼照相機,可以幫助農民『復印』各種證件。每天,貼著『紅盾在身邊,服務零距離』的辦照車,在轄區內流動服務。他們已經開通了中文域名為『網上工商』的登記管理網站,並與招商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銀行建立了網上聯動機制,可以做到千裡之外遠程發照,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需要在哪裡,服務就到哪裡』。
松北工商分局的改革創新得到省市工商局的高度評價,認為他們『人員高素質、管理高水平、工作高效率、服務高標准、作風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