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電 題:『時間的主人』——全國勞動模范蘇廣銘 他是上世紀50年代著名的優秀機械工人,勞動模范。他創造了『高速切削』、『錯齒片銑刀』,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50多種,分別提高工效1 88倍,被譽為『時間的主人』。他曾為哈爾濱兒童公園創造了一列新型的兒童火車。他今年已經92歲了…… |
初秋的哈爾濱,天氣陡涼。蘇廣銘老人緩慢地舒展著筋骨,身邊的收音機向他訴說著天下大事。這時,女兒提醒他該吃藥了。這是9月初的一天,略染小恙的老人家正進行愈後靜養。 今年8月,92歲高齡的他突然住進了醫院。血壓高、肺感染、心衰、呼吸困難……『我父親1986年離休,一直在道外區生活。後來,他雙目失明。1998年,他搬來後,由我照顧』,他的小女兒蘇鳳琴告訴記者,『今年五一,領導來看望我父親。當時,他精神頭兒可足了,說話聲音也大。可到了8月,他每天就吃兩頓飯,後來就病了。』幸好是虛驚一場,幾天後老人家出院了。現在,盡管腿有些不便,但蘇廣銘還是盡量活動四肢。他一天終於又吃三餐了。 但老人家卻靜不下心來,滿腦子想的還是技術革新的事兒。每逢親朋故舊來看望自己,他總要和人家說,自己腦子裡還有100多項技術革新呢。 上世紀50年代,他創造了『高速切削』、『錯齒片銑刀』,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50多種,分別提高工效1 88倍,被譽為『時間主人』;60年代初,他創造『玉米銑刀』,連續實現了320多項技術革新,成為全省技術改造運動的先驅,並兩次出席全國群英會。 從1956年開始,《黑龍江日報》等媒體相繼宣傳蘇廣銘的先進事跡,蘇廣銘更有乾勁了。即使在被扣上『假勞模』帽子當勤雜工時,他仍然針對生產技術關鍵,實現9項技術革新。 1973年後,走上領導崗位的他更是深入全省各地,同當地職工一道攻堅克難,解決生產關鍵和實現技術革新1000餘項。80年代,他還為哈爾濱兒童公園創造了一列新型的兒童火車。 『我父親讓我最生氣也最感動的,就是他對技術革新的執著。』一說起這些,蘇老的女兒蘇鳳琴就百感交集。她說,父親至今仍保有那份對工作的狂熱。他整天想的就是面條機、除雪機、切肉機等如何提高效率。比如,面條機怎樣纔更省力,怎樣能壓出更多面條……由於雙目失明,他堅持由自己敘述,由別人畫圖。父親總是不厭其煩地要求子女為自己聯系接洽人,他要將自己頭腦裡的那些想法轉化成生產力。老人家總是說,那些革新如果應用,能提高效率,也可讓一些人重新上崗。 可大家苦惱的是,如今社會進步日新月異,而蘇廣銘老人家失明後,無法對新事物有形象的認識。事實上,他的一些革新想法已落後於時代,市場對此並無需求,而蘇老卻對此激情依舊。兒女們有時抱怨:『我們整天伺候您,您卻胡思亂想折騰身體。』這時,老人家就會『抗議』道:『沒關系,技術革新對我都是好事。』 最近,蘇廣銘和自己的孫子聯系密切。原來,孫子是哈工大自動化專業的研究生。老人家這下又找到一個傾訴對象。每次老人家交代完想法,孫子都會告訴他,已經畫下草圖啦,正在社會上聯系人呢,不過有點困難,再等一等。 現在,蘇廣銘最關心的好像不是身體,因為他就盼著周末到來,好繼續與孫子切磋切磋。 蘇廣銘:優秀機械工人。1913年生,山東省平原縣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哈爾濱車輛廠銑工、工人技師、工程師。曾任省總工會副主席。1986年1月離休。從1953年至1977年,他多次被評為哈爾濱市勞動模范、模范標兵,連續被評為省勞模、特等勞模、勞動英雄。1956年、1959年,兩次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蘇廣銘在車間研究技術。 照片由蘇廣銘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