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電 今年,綏化市在災多災重的不利條件下,糧食增收大於減產,又奪一個豐收年。從全市糧食測產情況看,保守測算67.5億公斤,有望達到70億公斤。
今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38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076萬畝,經濟作物258萬畝,飼料飼草作物49萬畝。從糧食產量67.5億公斤構成看,玉米實現總產40.5億公斤,比上年增加1.85億公斤,畝產達438公斤;大豆實現總產8.65億公斤,比上年增加5500萬公斤,畝產達137公斤;水稻實現總產13.25億公斤,比上年增加4500萬公斤,畝產423公斤;雜糧實現總產1.85億公斤,比上年增加1500萬公斤;薯類實現總產3.25億公斤。
災年豐產的主要因素在於政策好、投入大、標准高。
農業生產投入水平增加。全市農業生產共投入資金28億元,比去年增加6億元。種植業種子投入6500萬公斤,優質品種達85%以上;化肥投入80萬標噸,比上年增加10萬標噸,農藥投入6400噸、農膜投入8600噸,農肥投入3500萬立方米,畝均達到1.5立方米。
優質糧食作物面積擴大。今年全市優質糧食種植面積達1800萬畝。綠色食品基地面積850萬畝,比去年增加30萬畝,有機食品基地面積12萬畝,比去年增加2萬畝。無公害生產面積260萬畝,比去年增加30萬畝。
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去冬今春培訓農民110萬人次,重點推廣了水稻兩段式育苗超高產栽培技術、A級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測土配方施肥等25項新技術,推廣應用面積達到4000萬畝次。同時落實鄉級以上科技園區212處,村級標准化示范田達2810處。
農業標准化建設有新突破。4月12日召開了全市推進農業標准化建設現場會,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農業標准化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生產條件、生產過程和生產技術標准化。全市農業生產標准化面積達1800萬畝,比上年增加150萬畝。
院縣共建、場縣共建成果顯著。2003年省委、省政府決定省農科院包扶青岡、明水、蘭西、望奎四個貧困縣。今年省委常委(綏化)現場辦公會決定對其他六縣(市)區也實行科技共建。包扶的科技單位和部門在我市辦起了專家大院,通過各類園區建設示范引帶農民。省政府還投資5000多萬元,為我市新組建126個農機合作社,並准備以場縣共建的形式從國營農場選派強有力的技術管理乾部,指導各縣(市)區農機管理工作。
農業產業化拉動糧食生產。2004年,全市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發展到335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9家(國家級5家),市級龍頭企業已發展到46家。年實際加工農產品能力達到540萬噸,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9%。龍頭企業帶動全市種植業基地面積發展到1231萬畝。
今年雖是豐收年,但各類自然災害對糧食產量影響也很大,春季低溫、多雨、寡照,造成農作物播期拖後近半個月;全市發生冰雹、洪澇災害16次,受災面積109萬畝。農作物病害嚴重,水稻稻瘟病、大豆菌核病和馬鈴薯晚疫病是歷史最重的一年。這些自然災害造成糧食減產2.05億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