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28日電 記者近日通過走訪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革命舊址保護工作面臨很多困難。道裡區河廣街1號劉少奇在哈舊址雖然被定為哈市文物保護單位,但卻沒有被政府定為保護建築,文物保護單位和保護建築的管理單位不是一家,而單靠文物管理部門對哈市多處革命舊址進行保護是無法做到的。
文管部門面臨『三無』局面
學者張福山、周淑珍所著的《哈爾濱革命舊址史話》中顯示,哈市原有的70餘處革命舊址,大部分已被破壞拆除。記者與哈市黨史研究會學者和哈市文管所專家交流了解到,目前從事哈市革命舊址保護和研究工作的專業部門,在工作上非常被動,可以說處在『三無』狀態。
一無執法權,面對革命舊址被一處處破壞,學者和專家除了奔走呼吁,常常束手無策。二無經費,大批革命舊址需要保護,但是現在的保護工作還停留在由產權單位自己出資來修繕保護階段,一些革命舊址保護工作需要巨額費用,這不是哪一家文管部門單靠自己能完成的。三無產權,哈市大批革命舊址產權分別隸屬於很多單位和個人,文物管理部門只有歸口管理權,不具備獨立產權,由於諸多的歷史遺留問題和一些單位之間復雜的條塊分割,一些單位肆意對革命舊址進行改動甚至拆除,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產權所有人決定了革命舊址的命運。
革命舊址和保護建築分頭管理
記者從哈市規劃局了解到,道裡區河廣街1號雖被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但並沒有被定為保護建築,所以只能由文物管理部門管理和進行保護。其他革命舊址也存在這種情況。
哈市黨史研究會王新志老師表示,一個城市的文化遺產是一個城市歷史的載體,本來哈爾濱的城市歷史就不是很長,作為重要的人文旅游資源,更應加大力度保護這些近代革命活動舊址。如果現在不加以保留和保護的話,總有一天會出現哈爾濱人不知道自己城市歷史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