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8日電 10月1日起,多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新法規開始實施。然而,國慶長假期間,記者在調查了部分新法的施行情況後發現,有法不依的頑癥依然存在。
家具市場難覓說明書
10月1日,《消費品使用說明(第6部分家具)》國家強制性標准開始實施,它規定出售家具時必須具備使用說明書,其中,關於必須標明甲醛確切釋放量的規定,最受人們的關注。
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一些家具市場,隨機調查了30多個攤床,發現沒有一個業者能拿出家具使用說明書。
5日,在曼哈頓商廈地下家具裝飾材料商場,10多個業者出售的家具都沒有使用說明書。一女業者說:『現在賣的家具哪有沒味兒的,我們這兒可沒有家具說明書。』另一位男業者則表示,從來沒見過家具使用說明書,他訂的下一批貨約一周後到,那批貨也許會有說明書。
在道外區大新街北環商城家具商場,記者連問了10多個業者,均表示所售家具沒有使用說明書。在一個攤床,記者聞到一組櫃子的油漆氣味兒嗆人,業者解釋說:『這是新櫃,甲醛散散就沒了。你要的說明書,沒有。』一個剛剛賣出一件書櫃的業者則稱,自己賣的書櫃是低檔貨,還配什麼說明書?
在一些大型家具商場,銷售員稱所售家具是環保型、綠色無污染家具,但也拿不出使用說明書。
家具說明書包含六大內容:家具名稱必須反映家具真實屬性;必須明確說明家具用途和適用的環境條件;出售的家具必須符合國家有關安全、健康、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標准的規定;家具所用材料、涂料含有毒物質或放射性(在國家有關規定允許范圍內),要標明含量;必須標明家具的具體型號和生產日期;必須對涉及安全方面的內容給出安全警告等。
餐飲衛生仍存在舊疾
《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是迄今為止我國最為全面具體的餐飲業衛生規范。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餐館難以完全按章執行,僅就其中比較容易執行的關於從業人員個人衛生一項調查,就發現一些餐館舊疾難除。
4日,記者在道裡區建國北二道街一家飯店看到,一位廚師穿著工作服出門倒污水,然後又回到廚房做菜。5日下午,記者在安國街一家飯店看到,工作人員都不穿工作服。5日17時,記者來到道外區富錦街上,在一家砂鍋店內,記者注意到,一名女服務員見廚師忙不過來,進廚房幫著切菜,未換專業服裝。在一家面館,抻面師傅的專業工作服就是一個髒兮兮的白圍裙,給顧客做好面條後,他擦起地板,不一會兒來了幾個客人,他又去抻面。
記者看到,一些餐館人員穿專用工作服外出的現象很常見,有的人是在作業場所也不穿工作服。
《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規定:每名從業人員應有兩套或以上工作服,進入食品處理區要穿工作服,不得穿著工作服上廁所等;從事現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盤加工的人員操作前應更衣、洗手並進行手部消毒,操作時佩戴口罩等。
食品生產日無處可尋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是關系到每個消費者健康安全的強制性國家標准。在強化食品標簽的真實性、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自身利益方面加大了力度。
預包裝食品,是指經預先定量包裝,或裝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費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食品廠生產的面包,其包裝袋上仍難以查找到生產日期。
5日,記者在道裡區建國街一家倉買店看到,該店賣的面包無生產日期。女營業員說:『你別找了,那面包包裝上從來不印生產日期。』6日,記者在南崗區民益街一家商店看到,正在出售的兩種面包都沒有生產日期,面包包裝上寫著生產日期見封口,可封口處只有1—12個月和1—31日的數字,記者與營業員找了半天也沒找到生產日期在哪裡。女營業員最後說:『面包都是新的,沒日期,我的面包照樣有人買,沒人來找。』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關於預包裝食品必須標示的內容有:食品名稱、配料清單、淨含量、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或包裝日期和保質期、產品標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