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1日電 《黑龍江日報》轉載《經濟日報》報道,去年以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從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出發,結合本省實際,做出了建設哈(哈爾濱)大(大慶)齊(齊齊哈爾)工業走廊的決策,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記者近日就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相關問題,采訪了黑龍江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栗戰書。
記者: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過程中,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決策,是出於什麼考慮?
栗戰書: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決策,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醞釀了很久,最後作為省裡的發展戰略提出,經過了一個過程。這有兩方面的考慮。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我們的理解不僅是現有的工業基礎的改造提昇,更重要的還有三點:一是進行經濟體制、運營機制的轉換,必須進行體制改革,把計劃經濟體制下運行經濟的觀念和方式轉換到市場經濟體制下來;二是要大力調整經濟結構,這包括一、二、三產之間的結構調整,也包括二產內部工業經濟結構的大力度調整優化,而這種調整,不僅僅是存量上的變化,更要求我們在增量上實現優化;三是經濟的發展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切實改變目前比較粗放的增長方式。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要盤活存量、利用存量,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體制改革和增量發展中尋找出路和突破口。因此,黑龍江必須尋找一個新的增長點,而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自東向西一字排開,遙相呼應,集中了全省百分之七八十的工業產業和教育、科技、人纔資源,又有良好的地緣優勢和環境條件,顯然是最合適的選擇。這是其一。
其二,把住信貸和土地兩個閘門,這是十分必要的。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來說,要有增量的發展,勢必要佔用一些土地。我們既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又要在不違背國家土地政策的基礎上找到新空間的依托。
記者:毋庸置疑,哈大齊工業走廊將會成為黑龍江發展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審視,又會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答案?
栗戰書:謀劃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促進經濟大發展、快發展,實現科學發展。
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一開始就把目光投向了大片鹽鹼地的開發利用上,從這個意義上說,首先是從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角度來審視它。在哈大齊集中進行建設,可以有效地保護大、小興安嶺和三江濕地,這對黑龍江、東北、華北乃至東北亞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將加快這三個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加大對這一地區農業發展的牽動,促進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的發展,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今年4月份,我省在日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對哈大齊工業走廊進行了廣泛宣傳和介紹,反響非常大。目前,規劃蘇州工業園的新加坡裕廊集團等企業已先後來到我省,進行實地考察、洽談園區規劃及招商等事宜,並同走廊內一些園區簽署了合作協議。
記者:市場主導的區域經濟發展已經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和其他區域相比,哈大齊工業走廊有什麼優勢?
栗戰書:從區域發展的客觀條件來看,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前面已經講到,這一地區有大面積的重度鹽鹼地可以開發利用,這是目前其他區域很難具備的優勢。同時,比如工業基礎雄厚,科技、人纔、教育資源集中,交通地理條件優越,能源儲備比較充足等都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具有的客觀優勢條件。此外,哈大齊工業走廊可以充分吸收國內外的新理念,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教訓,具有後發優勢。
但是,這些還不完全是哈大齊工業走廊作為區域發展的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在我看來,一個區域的發展,首先必須具備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基礎,這誠然非常重要,但是現在決定區域經濟發展最大的動力,已經不全是來自於這個區域的先天條件,而主要是來自於體制優勢。發展比較好的區域,都是體制創新比較成功的區域。為此,我們給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發展定位是『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態化』,就把『新體制』放在了第一位,將其作為體制創新的試驗田。
引入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充分調動各類經濟主體的積極性,下大力氣引進民營資本和外資,發展非公有制和其他各種所有制經濟。即便是基礎設施建設,也要以市場化方式使用政府啟動資金和銀行貸款進行。
轉變政府職能,出臺更加優惠的政策。比如,對新建、擴建項目的行政審批,除消防、環保和涉及人身安全等必須的審批項目外,其他全部取消。這些將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吸引投資者的一大亮點。
記者:一個區域的發展,往往伴隨著一個城市群的崛起。而城市群的崛起,又為產業集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哈大齊工業走廊在產業布局上如何處理城市群的關系?
栗戰書:我們在規劃走廊建設時沒有提誰是龍頭。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哈爾濱的實力稍微強一些,但是還沒有大到成為絕對的龍頭、能夠輻射整個區域的程度。因此,我們的發展模式應該是城市群整體推動,而不是由龍頭城市帶動的模式。
城市群整體推動,輻射的范圍就比較寬廣。
『哈大齊』本身就是一個城市群,其中心不是單一的城市,而是帶狀的城市群。利用工業走廊的產業鏈延伸,吃中心城市群的配套,就可以帶動周邊更多中小城市的發展。我們規劃區內的肇東和安達兩個市,基本的思路就是為『哈大齊』配套和補充。
當然,這裡面有一個產業布局和城市群的關系如何處理的問題。產業群的發展有自身的規律,城市群的發展也有自身的規律,而這兩個規律之間又有重合之處,因此產業群和城市群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在進行哈大齊工業走廊總體規劃的時候,充分考慮了『哈大齊』城市群的發展。在許多地方,產業發展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是同步進行的。這樣,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布局、公共服務性資源的分布等不但符合產業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符合城市發展的客觀需要。一些產業園區本身就是城市的重要組成。當通過若乾產業園區連成一個帶狀走廊的時候,也是三個城市逐漸擴張提昇、相對獨立而又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