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1日電 為把畜牧業建成伊春市經濟的支柱產業,伊春畜牧部門大力發展常規養殖、特種養殖,並積極加快基地建設步伐等,取得明顯效果。
據了解,在常規養殖上,全市奶牛、肉牛、羊、豬、禽,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發展態勢良好,特別是奶牛業發展較快,一是鐵力地區奶牛存欄已達1.3萬頭,佔全市奶牛飼養量的67%,為在南部地區建立奶牛聯合體奠定了基礎,全市奶牛基地已達20處;二是肉牛生產穩中有增,全市養殖肉牛超過2000頭的有11處,全市肉牛基地達35處;三是由於生豬的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生豬生產比較穩定,生豬基地萬頭以上的已達3處;四是羊呈兩位數增長,發展較快的地區有帶嶺、美溪、桃山等,全市已建基地16處,嘉蔭縣在抓絨山羊養殖總量增長的前提下,重點抓羊的質量,已建種羊場8處;五是禽類,蛋雞市場形勢好於往年,無禽流感等疫情發生,蛋肉雞都有較快的增長;六是養兔生產,各飼養量較大的地區存欄大都在萬只以上。
在特色養殖上,鹿、林蛙、狐、野豬,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較大。一是鹿飼養量較大的地區已建養鹿基地30處;二是林蛙飼養量全市已達2.2億,在人工養殖增長較快的林蛙養殖上做到了規范養殖;三是狐的飼養量較大,翠巒區、友好區等存欄都在600只以上,全市已建成養狐基地5處;四是野豬飼養量較大的地區有友好區、紅星區等,全市已建立基地7處。
在發展龍頭企業上,全市已建成龍頭企業19戶,飼料加工企業12戶,今年重點抓了友好翔宇集團、鐵力盛中乳品廠等6戶龍頭企業。
目前,伊春市畜牧業存在的問題是個別地方對畜牧業發展的積極性與去年相比有所降低,重視程度、工作力度有所弱化;專業人纔短缺,技術力量薄弱;畜牧業產業化程度較低;畜牧獸醫服務體系不夠完善,中介服務組織發育不健全,制約了畜牧事業的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