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13日電 近日,哈爾濱市道外區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偵破了一起挪用巨額公款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張強利用職務之便,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先後十次用該單位的現金支票從銀行提取現金,挪用公款134萬元。
目前,張強已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一個退役軍人,一個聰明伶俐、領導信任的財務工作者,緣何要放棄錦繡前程鋌而走險?張強的所作所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隨著案情的進一步偵破,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戀車癖』暴露無遺。
愛車成癖伸出黑手
31歲的張強在哈市某藥廠擔任出納員,一直深得領導信任,單位重要的賬戶也都交給他負責。但是,隨著所掌管賬戶的資金不斷增多,張強也開始在犯罪的邊緣徘徊。
年輕的張強從小就有一個『癖好』,那就是對車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沈醉。小時候,一輛嶄新的玩具車,都會讓他足足興奮好幾天,並且連睡覺都愛不釋手。上學後,張強對車的喜愛更是無法言喻,為了買一臺自己喜歡的遙控車,他會將父母給他的零花錢全都積攢起來,有時甚至不惜餓肚子。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張強對車的喜愛也日益膨脹。這份本應通過腳踏實地努力而獲得的『夢想』,卻被張強在現實中扭曲了。2004年初,一直備受領導重視的張強接管了一個擁有百萬資金的賬戶。『大權』在手後,張強開始耍起了小聰明,為了滿足自己的『癖好』,他動足了歪腦筋。
10萬、20萬、40萬……張強開始瘋狂挪用公款,購置愛車。他購買了兩臺捷達轎車、一臺獵豹吉普車、一臺帕薩特轎車、一臺福特嘉年華轎車、一臺桑塔納2000型轎車,價值80餘萬元。此時,想滿足『癖好』的張強已經一葉障目,車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
張強剛剛伸出黑手時,極度恐慌常常讓他從惡夢中驚醒。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強發現他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人知情,他的膽子也就越來越大。尤其是他第一次撫摸到屬於自己的『愛車』時,內心的喜悅早已將恐慌驅逐得無影無蹤,他開始更加大膽地計劃如何滿足自己的『癖好』。
自己動手昇級愛車
有了錢的張強,不但要擁有名車,還親自動手昇級自己的各款愛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DIY(自己動手裝置)高手。貼車膜、換音響、開天窗、桃木裝飾、坐椅加熱……一系列的車內『高檔裝修』,讓張強的內心無比愉悅。看著自己的傑作,張強一次又一次地陶醉。辦案人員稱,僅僅車內裝飾這個環節,張強這個DIY高手,就花掉了近20萬。
在張強家裡,百餘米的房間裡,有一面牆的展示櫃,在這三個大櫃子裡擺放著上百個車模。辦案人員說:『我們還是頭一次看到這麼多的車模,奔馳、寶馬、勞斯萊斯、法拉利、雪佛蘭……世界各地的名車幾乎都匯聚在此了;拖拉機、摩托車、翻斗車……懷舊版的車輛也不在少數。總之,馬路上有的車,他家的展示櫃裡都有,馬路上沒有的車,他家的展示櫃裡也有。很多車,我們連見都沒見過。』
據張強交代,購買車模一共花了3萬餘元,並聲稱這些車模現在肯定昇值了,目前市值可能會達到10萬餘元。面對張強說到車時的興奮,辦案人員感到有些無可奈何。
辦案人員稱,為了隱瞞自己的犯罪事實,張強一面把車借給自己的朋友開,只留兩輛車停留在自家附近;一面對自己的親人謊稱車是朋友的。直至案發,張強的妻子和母親還被蒙在鼓裡,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望著日漸虧空的賬戶,張強的壓力越來越大,他不止一次想過就此罷手。然而,每次面對心儀的愛車,他都無法抵制誘惑。面對著一輛又一輛的新車,看著自己親手昇級後的『傑作』,一種極度的滿足感讓張強難以自拔。為此,張強常常坐在豪華的愛車裡安慰自己:只要小心行事,自己的行為將會變得神不知鬼不覺。
造假高手東窗事發
審訊中,張強說:『如果不是你們現在發現了我的犯罪跡象,恐怕日後你們很難再抓到我,我會將賬平了,不留蛛絲馬跡。』辦案人員稱,張強如果真的像他自己所言那樣做,等待他的將是更重的處罰,他將會以貪污罪被提起公訴。
辦案人員介紹,為了掩蓋犯罪事實,張強買了一臺電腦、一臺打印機、一臺掃描儀。聰明的張強利用高科技,自己制作『銀行對賬單』。在單位,他用假的銀行對賬單蒙蔽領導;在銀行,他居然還給自己出據了一份假的全權委托書,大致意思說自己將全權負責銀行業務,別人沒有過問的權限,從而方便他取款並銷毀真的對賬單。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張強的計劃雖然天衣無縫,但是犯罪的形跡還是敗露了。今年6月,張強所在的單位面臨破產,因此要立即清產核資。此刻,沒有准備的張強慌了手腳。財務科長向張強索要銀行對賬單,但是,張強的假對賬單還沒有做出。因此他遲遲不交銀行對賬單。對此,單位感到其中有鬼。財務科長出據相關手續後,到銀行打出了對賬單,面對賬面實際餘額,財務科長差點沒暈過去。本來應有百萬餘額的賬戶,此刻已經所剩無幾,張強的所為徹底敗露。
車,讓張強如癡如醉;癖,讓張強心中生魔。等待張強的將是法律的制裁,而張強的所為對自己的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孩子,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當張強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後,如果家人能夠及時發現,也許張強就不會越走越遠。對某種事物的過度迷戀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戀物癖』,張強就有『戀車癖』傾向。當發現自己的親人出現上述『戀物癖』癥狀後,家人應及時適當的引導,必要時可以請心理醫生幫忙。在此,編者希望張強的教訓再次為人們敲響警鍾,不要讓『癖好』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文中人物均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