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19日電 我國文壇巨匠巴金先生一生把心交給讀者,這位世紀老人的離開,代表了『郭茅巴老曹』鼎盛文學時代的終結。18日,在得知我國文壇巨匠、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巴金先生去世的消息後,黑龍江晨報記者連線了身在北京、上海及本省的龍江著名作家,作家們紛紛表達了對巴金先生的敬仰之情,斯人已去,此流不息!作家們希望能傳承巴金為後人留下的文學『遺產』。
為人真誠、溫和
曾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的國家一級作家張抗抗,1983年隨丈夫遷至北京,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作為從黑土地走到北京的我省著名作家,在20年裡,張抗抗曾和巴金先生有過兩次近距離接觸。
13時,本報記者電話采訪了張抗抗。剛剛接受完中央媒體采訪的她,在得知家鄉媒體也在關注巴金老人逝世的消息後很感動。她聲音低沈地告訴記者:『這兩天,她和身邊朋友的心情一直很沈痛。巴金先生是一個真誠、溫和的人,他的離開是文壇的損失。上世紀80年代,巴金先生曾送我一套他的《隨想錄》。1997年,在杭州西湖,我曾專門拜訪過巴金先生,那時已在病床上的巴金先生,雖然難以言聲、無法行動,卻仍堅持讓女兒給他讀書籍,堅持聽廣播,巴老的學習精神始終鞭策著我。巴老與病魔頑強斗爭的意志力和生命力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巴老會永遠和熱愛他的讀者一起往前走。』
張抗抗向記者透露,本月底全國作家將在上海召開關於巴金作品的研討會,作為後代作家,大家將更好地把巴金為我們留下的文學『遺產』、精神薪火相傳。這也許將是對巴金先生最大的祝福與安慰。
對待工作嚴謹
我省當代專業作家(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王忠瑜,曾創作描寫抗聯英雄的《趙尚志》等三部曲,寫下了我國文學創作精彩的一頁。
談起巴金先生去世的消息,王忠瑜在電話裡感慨到:『真是內心難過,雖然我們未曾謀面,但是我和巴金先生曾有過書信來往。』王忠瑜回憶說:『1958年,我創作的短篇小說集《鷹之歌》,曾在巴金先生主編的《收獲》中發表。發表後,巴金先生很快將原稿寄還給我,並給我很大鼓勵!對此我很感激、很懷念這位書信老師。1964年,我的另一篇作品《上崗》再次刊發在他主編的《收獲》上。稿件刊發後,巴金先生再次將保存完好的原稿寄還給我,令我很感動。他對工作的嚴謹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在今後的創作中,我將汲取文學力量,傳承巴金精神。』
敢於自我批評
我省著名作家、國家一級作家吳寶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說:『巴老是我們這一輩作家精神偶像,他是我們的文學啟蒙,我曾在北京參加過三次作代會,對我個人而言,巴金先生可敬、真誠、叡智,尤其讓我非常佩服巴老能寫出《家》這樣的作品,也能寫出後來被拍成電影《英雄兒女》的《團圓》,這兩種不同題材的作品,他寫得都很出色。印象最深的是巴老曾經很謙虛地表示「我的作品一半是廢品」,真是可敬的人!包括我自己要向巴老學習如何做人。』
交後代如何做人
現為黑龍江省作協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常新港,曾出版長篇小說13部,是我省最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對於巴金先生的離開,常新港表示:『我想現在所有中國作家都在心裡默默地懷念這位老作家,每每讀他的文章就像在與一位老朋友傾心長談,而每一個字都燃燒著熱烈,都流露著真情。我曾在作代會上見過巴老,他提倡說真話,提倡文學要上去、作家要下去,提倡多寫一點、再多寫一點。這些都深深感染著我們青年作家,晚年的巴金先生,在病中依然堅持「隨想」與「探索」,並且勇敢地面對自己,說出了許多人沒有勇氣說出的「真話」,以警示教育後代。』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屈興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得知巴金先生去世的消息後,我很難過,我曾經無比崇拜巴金先生。「說真話,做好人」無疑可以作為巴金一生的寫照,也是他對我們後輩的期望。他是一位非常值得受敬仰的人,我收藏了巴金的很多書籍,這些作品具有超越時代的文學魅力和思想價值,它們是民族、更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在采訪中,記者深深被作家們的一番番話語所感動,巴金先生表達的是對文學的鍾情,是對創作的熱情。巴老在致冰心的信中曾寫道:『有你在,燈亮著;我們不在黑暗中,我們放心了。』點點燭光中,我們現在也想這樣對巴老說『有你的精神在,燈永遠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