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9日電 通過離土創業,從年初至今,哈爾濱市農村勞務創收37億元,一些農民不但因此致富,還在城裡站穩腳跟,將戶口遷移至城鎮。據市農委統計,從2003年至今,哈爾濱市累計有2.2萬農民『農轉非』。
從市農委勞動力轉移辦了解到,今年哈爾濱市加強了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年初至今共轉移農村勞動力106萬人,其中有組織轉移30萬人。各區、縣(市)都成立了勞轉辦,搭起了農民與用工企業之間的橋梁,並負責對農民進行崗位培訓。每有一批農民外出打工,許多鄉鎮都召開歡送會,並將務工農民親自送到企業裡。農民外出打工心裡有底兒,外出務工積極性高漲,年初至目前的轉移人數已比去年全年的總量增加近10萬人。
組織化程度提高的同時,哈爾濱市加強了對農村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實現了農村勞務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術型轉變。據勞轉辦負責人介紹,以前哈爾濱市農民外出打工多是在建築工地當力工或在街頭戳大崗;而目前,多數縣(市)已形成了電焊、縫紉、汽車修理等主打勞務品牌,受到用工單位的認可,不斷將用工訂單送到鄉鎮政府手中。如『雙城保安』受到北京歡迎,今年有7批近600名雙城農民通過培訓到北京清華大學、中關村等地當保安,月工資800元至1500元。一些縣(市)的勞務品牌還揚名國外,如延壽縣的縫紉工在日本贏得信譽,日本一些企業對其需求量日益增大,目前已有千餘延壽農民到日本打工,人均年收入7萬元。
據統計,今年哈爾濱市農村勞務創收達到37億元,比去年全年收入增加6億元,拉動全市農業人口人均年增收800元。今年還有6萬農民工因工作出色,被企業聘為管理人員,有近15萬人被企業聘為技術人員。一些農民通過努力工作,受到企業的長期聘用,在城裡安家,兩年來,哈爾濱市共有2.2萬農民將戶口從農村遷移到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