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電 自2002年8月摘得『中國綠色食品之都』桂冠以來,齊齊哈爾市緊緊圍繞綠色產業發展,精心打造『綠都』金字品牌。如今,綠色食品之都的城市品牌越叫越響。
在屈指可數的4年時間裡,鶴城的綠色食品品牌數量可謂一年一個新臺階。迄今為止,全市獲得綠色食品標識使用權的產品達到94個,躍居我省各地市首位,還有6種產品獲得了美國自然食品協會頒發的自然食品證書。
目前,全市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595萬畝,佔全市總播種面積的20%,其中,認證面積為137萬畝。從基地分布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在30萬畝以上的縣區發展到10個;綠色畜禽飼養量達到1215萬頭(只),佔全市總量的18.3%。綠色農副產品種植養殖基地規模的不斷擴大為農戶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依靠綠色種植養殖業,鶴城農戶人均收入比去年多出3000——5000元。
去年,齊市對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規劃和設計,編制了《齊齊哈爾市2004—2010年綠色食品發展規劃》。齊市把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區作為推廣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的載體,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探索成功的管理模式,抓好科技攻關,實現綠色食品基地的標准化生產,推動全市生產基地進檔達標。齊市對市場前景好、帶動力強的生產基地,在立項、資金和政策上給予積極扶持,重點抓了畜禽類、糧油類、薯類、糖類、菜果類、山產類、水產類、加工類和生資類九大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按照一鄉一業、幾鄉一業、一村一品、幾村一品的布局,全市大力發展專業戶、專業村、專業鄉,培養一批種、養、加、銷等專業大戶,逐步形成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連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專業化生產格局,目前,已有專業村200多個、專業戶3.8萬戶。
齊市通過發展綠色種植和養殖業,打造企業帶動基地和農戶的產業鏈條,使企業龍頭作用不斷增強。全市綠色食品加工和生產企業已達到44家,這些企業上接市場、下連農戶,在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過程中,解決了基地農戶的市場銷售問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各地注重綠色食品龍頭企業建設,去年以來,全市先後投入企業改造資金11755萬元,同時,向省爭取資金,扶持相關企業發展,並通過改革、改組、改造,盤活一批有基礎、有優勢、有發展潛力的老企業,增強企業的發展後勁,同時也帶動了基地的發展。
近年來,齊市積極引導和扶持縣、鄉、村綠色食品中介組織、經紀人、販運戶等充分發揮市場營銷作用,拓展市場空間。如甘南縣的葵花協會、訥河市的馬鈴薯協會、克山縣西聯鄉的大豆協會、龍沙區的養雞協會,在市場營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已建立起多層次的有形和無形的綠色食品批發市場,繼市綠色食品批發中心之後,又建成了貫通全市的規范化的互聯網,實行網上銷售。齊市積極組織各縣(市)區和有關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舉辦的各類展銷會。今年,齊市的綠色食品市場營銷異常活躍,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很多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都有穩固的合作伙伴和銷售渠道,有些產品已在國內外各類展銷會、博覽會上成為搶手貨,並打入國際市場,有6戶企業的產品銷往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