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8日電 『預計2005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到4000元以上。』『截至今年9 月末, 全市已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8.3萬人, 實現務工收入12.3億元。』從日前召開的牡丹江市政府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傳出的這兩條消息, 實在令人振奮。
據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網站消息,今年, 牡丹江市農業生產經歷了倒春寒、春季低溫、沙蘭洪災、大面積病蟲害、生產資料大幅漲價等諸多考驗, 卻奪得了歷史性的大豐收。
據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經測產, 今年牡丹江市四大作物年成都在九成年以上, 全市糧豆薯總產可實現15.4億公斤, 同比增長21.2%,比歷史上最高的年份,1998年的14.4億公斤增長了6.3% 。而經濟作物也普遍賣上了好價錢, 預計經濟作物和食用菌可實現收入25億元, 同比增長30%左右, 再創歷史新高。
尤其可喜的是, 『北菜南運』的夢想變成了現實,3萬多噸西紅柿、圓蔥、 2 萬多噸香瓜、 10萬多噸西瓜打入了上海、南京、杭州、北京等大城市。
農業收入創下歷史新高, 外出打工賺得也不少。據介紹, 今年1 — 9 月, 全市新轉移農村勞動力4.02萬人, 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8.3萬人, 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3.5%,其中, 累計轉移到國外4.2萬人, 轉移到大中城市10.4萬人, 實現務工收入12.3億元。
糧食、經濟作物、畜牧業和勞動力轉移齊頭並進, 牡丹江市農民的增收渠道更豐富了, 因此, 相關部門預計, 今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4000元以上, 同比增長10%左右; 而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可達到139億元, 同比增長1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