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日電 『土鍋爐』、煤鏟子、蜂窩煤……近日,這些和市民闊別了30餘年的取暖設施又出現在了哈爾濱市一些居民家中。這些放棄現代化暖氣不用的老百姓表示,用『土鍋爐』不僅可以省下一大半的供暖費,而且還可以看天燒火,自己調節室內溫度。
10月31日上午,記者在哈爾濱市道裡區前進路41號的一幢居民樓外看到,從一樓一家住戶的陽臺窗戶上伸出了一個冒著煙的小煙囪,記者隨後敲開了這家居民的房門。在廚房裡,記者看到一臺高約半米的『土鍋爐』正燒著熱水,鍋爐的旁邊擺放著一鐵盆煤。記者走進方廳,摸了一下與土鍋爐相連的暖氣,有些燙手。據房主姜先生說,自己家房子有46平方米,每年都要交1000多元的包燒費,可暖氣卻經常不熱。為了今年冬天不再挨凍,他決定不再交熱費買供暖公司的『熱』了。10月初,他在道裡區鄉政街市場花200多元錢買了一個『土鍋爐』,經過簡單施工,與自家已經分戶改造完畢的暖氣連在了一起。姜先生樂呵呵地說,『用上這「土鍋爐」特別劃算,不僅省下一筆供暖費,還可以讓屋裡想有多熱就有多熱。』
說起『土鍋爐』,家住哈爾濱市南崗區新發小區A06棟10單元7樓1號的陶淑華告訴記者,省錢還能燒得好是『土鍋爐』最大的好處。記者在陶淑華家看到,廚房的角落裡,擺著一臺小鍋爐,爐灶裡正跳動著通紅的火苗。小鍋爐與屋內的暖氣連在一起,暖氣熱得燙手。據陶淑華介紹,5年前由於單位哈爾濱重型機械廠不景氣,她一直放假在家。近兩年她得了肺結核,就再也便沒有出去工作,一直在家裡照顧87歲的婆婆。她的孩子正在上大學,一家人就靠丈夫在外『站大崗』幫人維修暖氣掙錢生活。3年前新發小區進行集中供熱後,她家36平方米的房子每年要交1100多元的包燒費,但暖氣卻燒得非常不好,屋裡只有10度左右。前年,聽說包燒費還要漲價,一家人連生活費都已經捉襟見肘,更負擔不起高額的包燒費。陶淑華和丈夫商量後,花200多元買了一個『土鍋爐』,又讓附近飯店幫助買些蜂窩煤,開始自己燒煤取暖。她平時還撿一些樹枝和煤核燒火,一個冬天下來,只花300多元錢。
哈爾濱市道裡區鄉政街和道外區南五道街是賣『土鍋爐』比較集中的地方。在采訪中,一些業戶高興地表示,今年哈爾濱市的『土鍋爐』賣得格外好。在鄉政街88號附近有10多家黑白鐵加工廠,一個個『土鍋爐』就擺在門前的人行道上,價格從120元到360元不等。業戶張女士對記者說,『土鍋爐』最大的好處就是省錢。30多平方米的房子要交1000多元的包燒費,而用『土鍋爐』,天天燒得暖氣燙手有五六百塊錢也足夠了。去年一個冬天,她賣了100多臺『土鍋爐』,而今年纔入冬就已經賣了60餘臺了。聽說今年包燒費還要漲價,到時候用『土鍋爐』的肯定多,自己又多預備了不少貨。
一位在市場上准備購買『土鍋爐』的老人感慨地說,隨著城市供暖改造工作的推進,『土鍋爐』逐漸遠離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沒想到如今一些市民為了越冬,又在家中支起了『土鍋爐』,實在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