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2日電 近日,哈爾濱市手機用戶經常會收到關於在商場刷卡消費要被扣錢的短信。為此,有關專家告訴記者,這是利用手機短信制造發布虛假信息,從而進行銀行卡詐騙的違法行為,並提醒消費者,切勿輕信上當。
手機用戶:詐騙短信惹人煩
『哈爾濱銀行銀聯卡服務部通知:貴用戶10月20日在新世界刷卡消費4800元,將於本月結賬日扣除,如有疑問,請撥打88230507』。哈市的鄒先生一直被類似這樣的短信困擾著。』記者撥通了短信中提供的電話,電話裡傳出一南方口音,這個人告訴記者,他是哈爾濱銀行銀聯卡服務部的工作人員。記者對他提出一個個質疑,他卻不予回答,而是要求記者告訴他姓名和身份證後5位數。在記者以沒隨身攜帶身份證,記不清號碼為由拒絕後,對方說:『那你盡快再聯系我吧。』
銀聯:從未發送此類短信
對此,中國銀聯表示,從未發送過類似短信。目前銀行卡取現以及消費的短信提醒業務,只有部分發卡銀行開通,且正規的短信內容必定包括發生交易的銀行卡卡號或卡號的最後若乾位數。由於發送虛假短信的不法分子並不知道持卡人的真正卡號,甚至根本不知道持卡人姓甚名誰、是男是女,因此虛假短信中不會包含發生交易的銀行卡卡號信息。銀行:揭穿騙子把戲
我省某銀行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了騙子慣用的手法。先假冒銀行或『銀聯』的名義向持卡人發送短信,假稱持卡人的銀行卡在某處消費或卡的信息資料被泄露。當持卡人撥打短信中的電話後,詐騙分子以所謂銀行或銀聯『工作人員』的名義,告知其銀行卡『確實』發生了虛假交易,並稱其銀行卡資料可能泄露,要其到銀行或公安機關的所謂『金融詐騙科』報案,並要求撥打他們提供的『報案電話』。
同樣,詐騙分子繼續以『金融詐騙科』人員身份,告訴持卡人為避免損失,應聯系『銀聯』或銀行;並再次冒充所謂銀行或銀聯的『工作人員』,通過幾次電話溝通或自動接聽電話套取持卡人卡號、密碼等個人賬戶信息和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得手後,不法分子很快通過取現、轉賬等手段竊走資金。
相關新聞
三部委聯手打擊手機違法短信
公安部、信息產業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日聯合發出通知決定,從11月1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開展手機違法短信息治理工作。
這次手機違法短信息治理工作的重點是廣大人民群眾接觸多、影響大、反映強烈的違法發送手機短信息的行為,具體包括假冒銀行或銀聯名義發送手機違法短信息進行詐騙或者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凶殺、恐怖內容或者教唆犯罪、傳授犯罪方法的,以及含有其他違反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性規定的內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