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俄邊貿『大通道』之盼:中俄邊境口岸行思考篇
2005-11-05 15:01: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麗萍 曲靜 江新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5日電 到黑河采訪,聽到最多的,是人們對黑龍江大橋的期盼。這一盼就是17年。

  其實黑河並非特例,在黑龍江、內蒙古與俄羅斯4000多公裡的邊境線上,從沿邊開放至今,『接口』問題一直在困擾著雙邊經貿的發展,也是制約口岸發展的最大瓶頸。『接口』暢通,深入合作,已經成為中俄邊貿發展中迫在眉睫的問題,也是邊境口岸的共同期盼。

  『超級杠鈴』考驗通道建設

  如果打一個比喻,中俄兩國的經貿合作宛如一副巨大的杠鈴,一端是中國,一端是俄羅斯。中間的橫杆,則是兩國間的通道。

  額爾古納河———黑龍江———烏蘇裡江像一條巨大的飄帶把中俄兩國緊密相連,在這條漫長的黃金曲線上,我國共有20多個對俄沿邊開放口岸,可謂數量眾多。但一路走來,卻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在這些口岸中,只有滿洲裡、綏芬河可以稱得上『大腕』:2004年,這兩個口岸分別實現過貨1400萬噸、700萬噸。與這兩個『排頭兵』相比,其餘的沿邊口岸顯得頗為『單薄』。坐上我省沿邊口岸過貨量第二把交椅的同江去年過貨量僅為39萬多噸。而內蒙古的黑山頭、室韋兩個口岸去年的過貨量僅為3萬噸,更是無法望滿洲裡之項背。造成口岸過貨量普遍偏低的原因很多,但通道不暢可以說是一個很直接的因素。

  黑山頭是對俄沿邊口岸中的一個『小老弟』,近幾年來,口岸過貨量呈現迅猛增長的態勢。恰在此時,原有的木橋成了危橋,難以繼續承載重型車通行。而新建的大橋則因俄方手續的問題無法貫通,導致該口岸自5月份以來不能過貨。記者在現場看到,大橋的中方部分已經全面完工,額爾古納市的領導告訴記者,目前,俄方的手續已經辦完,只待正式文件一到,大橋可以很快完工。『有貨無橋』的局面即將結束。

  黑山頭的境遇帶有普遍性。目前,在我省對俄口岸中,大部分都與對岸一江之隔,過貨受季節限制的因素很大,直接導致口岸過貨量不能迅速提昇。

  與水路口岸相比,鐵路口岸有著穩定的運輸能力,國家、地方對於鐵路口岸的不斷擴能改造使鐵路口岸的承載能力不斷提昇,這成為滿洲裡、綏芬河兩個口岸星光閃耀的重要原因。即便如此,這兩個口岸也面臨著能力吃緊的問題。依據規劃,到2010年,滿洲裡口岸的過貨量將達到3000萬噸,綏芬河為1500萬噸。而目前,滿、綏兩口岸的過貨能力分別為2000萬噸和1000萬噸,擴能改造勢在必行。與此同時,作為一條鐵路的兩個端點,滿、綏兩個口岸有著共同的弱點,單線運行。滿洲裡-海拉爾、綏芬河-牡丹江至今均沒建成復線,導致運能大打折扣。

  破解瓶頸『各顯神通』

  其實,化解『瓶頸』的努力一直在進行,這其中不僅有國家、省、自治區政府的投資與規劃,更有著一些地區、企業自發的探索和嘗試。記者沿額爾古納河———黑龍江一路走來,耳聞目睹了許多關於通道建設的構想和實踐,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同江市為解決運輸不暢的問題,與鐵道部合資,以股份制的形式將鐵路修到了家門口。鐵路尚未運營,同江的『身價』就已倍漲。今年以來,僅木材加工園區就新湧入了32戶企業。伊春宏森木業等2戶大企業乾脆搞起了『園中園』,自建鐵路專用線,以商招商。據當地有關人員介紹:鐵路修通以後,來同江考察的企業達到五十多戶。同江跨黑龍江鐵路大橋項目也在運作中。如果大橋建設開通,將成為中俄兩國經貿往來的又一條重要通道。

  除了黑龍江大橋外,黑河市還在尋求著全新的通道模式。黑河市民營企業星河公司與俄藍塔石油公司達成協議,雙方總投資6億元人民幣,建設江底石油運輸管道,設計能力為年過石油300萬噸。據介紹,目前此項目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預計明年底竣工開通。如果順利實施,巨大的原油過貨量將使虧損運營的黑河地方鐵路得以復蘇發展,從而帶動物流的迅速增加。

  在綏芬河,記者見到了『奇人』王學文。從1992年開始,王學文一直在為自己的『宏圖大略』奔忙。十幾年間,他先後投入6000多萬元,建機場、跑航線,歷盡波折,卻矢志不渝。他的計劃是以直昇機直飛俄羅斯遠東地區,開通一條『區域間國際航空走廊』。如今,王學文的航天夢終於要實現了,雖然僅僅是個特例,但民營企業勇者無懼的闖勁,足以讓我們在通道建設中獲得啟發與靈感。

  政府入股、民企搭橋、項目拉動,雖然這些新生事物尚未形成左右全局的能力,但至少可以說明,在市場經濟面前,口岸的建設已經由單純的國家投資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一些民營企業的參與,更讓口岸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大通道』呼喚一路坦途

  口岸是一個雙向載體,其運行質量的高低,不僅僅靠硬件建設,更取決於兩國間、兩地間政策、態度、效率等軟環境的對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軟通道』的打造更為重要。

  早在1991年,國務院就批准了黑龍江大橋的建設項目,黑河市的大橋辦目前已存在了十幾年。據介紹,導致大橋多年沒有動工的主要原因是俄方環節過多、手續繁雜、效率低下,後期又因俄方資金不足而一拖再拖。據介紹,大橋的建設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渴望於明年動工。人們都在期盼著這場『馬拉松』式的征程能夠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事實上,中俄之間的邊境口岸上,普遍存在著通關效率不對等的問題,中方口岸各聯檢部門都在全力以赴地提高通關效率,且成效明顯。而俄方卻存在著效率低下、政策執行不穩定等問題。如今,在雙方溝通、協調下,這種局面正在逐漸改善。

  目前,中俄兩國的合作贏來了新的機遇期:邊界問題得到解決,為雙邊經濟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安全基礎和民眾心理上的互信基礎,這也為解決通道難題提供了現實基礎。去年,中俄之間的貿易額首次突破200億美元,2010年,雙方共同期待的數字是600 800億美元。這意味著,雙方的運能也將要擴大三到四倍。因而,暢通通道,將成為中俄雙方的雙向需求。

  天時,地利,人和,大通道有望一路坦途。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