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電 我國『神六』的成功飛天,在社會上掀起了科技知識求索的熱潮。但熱潮之後,如何讓青少年保持對科普知識的熱情,如何讓科普資源得到普及等問題,擺在了面前。近日,黑龍江省出臺了首部科普法規———《黑龍江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將科學技術普及納入規范化。1日,記者采訪了黑龍江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與社會發展科技處副處長曹忠德,他就條例中的有關內容進行了解釋。
我省首部科普法規出臺
問:『神六』飛船的成功發射,在社會上掀起了學習航天知識的熱潮,我省恰逢此時機出臺這樣一部法規,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答:《黑龍江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是我省出臺的首部科普地方性法規,可以說填補了我省的一項空白。
目前,此條例已經正式出臺,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在我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及其他組織和公民從事科普活動,都要遵循本條例。
此條例中規定,科普工作的對象是全體公民,但針對我省是農業大省和發展老工業基地的要求,我們把青少年、農民和工人列為普及重點對象,並對這幾類人列出了詳細的普及措施。
問:目前,我省的科普發展狀況什麼樣?有多少科普場所?
答:據統計,目前我省可利用開展科普活動的科技館、博物館、展覽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科普活動場館總共有253個。
其中科技館、博物館類22個,專業科技館、科技展室96個,青少年活動中心、活動站84個。
但除哈爾濱、大慶有規模較大的場館外,大部分縣(市)還沒有科技場館,像綏化整個地區都沒有科技館、博物館。還有一些市縣的科普場所設備簡陋,根本無法開展科普活動。
根據國家科普法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針對我省科普工作存在的問題,將科普法制化,是很有必要的。
學校首設科普輔導員
問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法規中對青少年的科技知識普及是如何規定的?
答學校是教授青少年成人的搖籃,所以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發揮中小學校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將科普教育納入素質教育范疇。
條例規定,各級學校必須安排一定的教學課時,在校本教材和鄉土教材中適當增加科普內容。將科普知識列為教學中的一個科目,並由學校組織科技課本教材的內容設計。
此外,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還應當制定科普教育活動方案,組織學生參加科普興趣小組、科技創新大賽、具有科普內容的夏令營、冬令營和小發明、小創造等活動。
中小學校應當根據需要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科普教育基地,並設立專職或者兼職科普輔導教師,提供科普讀物,保證必要的講座時間,並定期組織培訓。
問:除了學校對青少年進行必要的科普知識傳授外,社會為青少年科普學習提供了哪些方便?
答:科研單位的工作場所一般都是保密的,這次我們首次提出具備開放條件的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應定期向青少年免費開放。並要求科技、教育、新聞出版等有關部門和科學技術協會有針對性地向青少年推薦科普課外讀物,組織有關專家編寫適合青少年特點的科普課外讀物,並向青少年優惠提供。
而圖書、電子、音像出版部門應當將青少年科普讀物納入出版計劃,保證每年制作和出版一定數量的符合青少年特點的科普圖書、電子和音像制品。
問:科普知識的普及是科教興省的一項戰略任務,除了對青少年設立科普規劃外,法規中還規范了對哪些人的科普措施?
答:除青少年外,農民對科技知識的需求最迫切。我們在法規中將每年的農歷正月十六定為農民科技節。並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農民科技節期間,組織開展農民科技競賽、舉辦農業科技講座等活動。
亂辦科普展要追究責任
問:哈市道外區居民孫聖平投訴,他所住社區裡的一間科普陳列室,現在成了推銷藥品、醫療器械的診療室,請問對這樣的情況,條例中有相應的管理內容嗎?
答:以科普為名傳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為方式、進行其他有損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擾亂社會秩序或者騙取財物的,由有關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問:條例對相應的科普違規行為作了法律責任的認定,您能對此進行詳細解釋嗎?
答:我們在條例中的單獨一章,規范了科普工作的法律責任。對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學校、企業等主體未履行條例規定職責的都要受到處罰。
克扣、截留、挪用科普財政經費或者貪污、挪用捐贈款物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歸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擅自將政府投資建設的科普場所改為他用,妨礙開展科普活動的,由上級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文化場館對老、少、殘免費
問:法規中設立了全省科技活動周,能對這一活動進行一下介紹?
答:普及科學技術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社會各界應當參與和支持,提倡公民參加科普活動。鼓勵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科普事業。
為了確保全社會的科普推廣,我們將每年五月的第三周定為全省科技活動周。社會各界應當根據全省科技活動周的主題開展科普活動。
問:為保障全省科普知識的推廣,條例中規定了哪些有力的保障措施?
答:全省科普知識的推廣主要分三個層次:社會科普場所、大型科普活動、社區科普宣傳。
條例出臺後,我省的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氣象站、公園、醫院、商場、車站、影劇院、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結合自身的業務和特點,面向公眾開展經常性的科普宣傳。
對大型洽談會、博覽會、重大體育賽事等大型活動的承辦單位,應當利用場館和設施設置相關的科普宣傳內容。
而居民委員會應當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資源,定期向居民開辦環境保護、醫療衛生、婚育知識、公共安全、節約等貼近百姓生活的科普講座,並設置固定科普畫廊、科普宣傳板,開展創建科普文明社區活動。
問:科普的目的是為提高全體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條例中為普通百姓提供了哪些優惠的學科普條件?
答:條例中為百姓設置了暢通的學習科普的渠道。
首先,規范了百姓學習科普的陣地。對於由政府投資建設或者享受政策優惠的博物館、科技館、青年宮、少年宮、文化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場館不得擅自改作他用。
其次,這類場館要對青少年、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及殘疾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的優惠政策。
最後,在科技活動周期間及重大科普宣傳日,各科普場所也應當免費向社會開放。
此外,條例中還提到,鼓勵和支持省外、境外博物館、科技館到我省布展、巡展。有向青少年、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及殘疾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的,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的優惠政策。這不但豐富了我省科普宣傳內容,還促進了公眾學習科普知識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