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7日電 10月19日,哈爾濱市供熱開栓的前一天,哈爾濱市聯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退出哈爾濱市供熱市場。這是近年來哈爾濱市完全退出供熱市場的最大一家民營供熱企業。聯盟物業的退出,引發哈爾濱市供熱市場地震同時,也凸顯了哈爾濱市的供熱監管的缺失,以及競爭的缺失和百姓利益的損害。
聯盟物業退出
據了解,聯盟物業公司負責道裡等數十處居民供熱,供熱面積30萬平方米。它的退出,使全市17處1381戶居民無法按時供熱。
聯盟物業公司經理袁輝說:『我們並不想退出,但是沒有辦法,去年就虧損了100多萬元,今年虧損將更大,再乾,我們虧不起,只能選擇退出。』
他說,企業今年4月份就向哈爾濱市供熱辦遞交了退出17處鍋爐供熱的報告,但是一直得不到批復。
據了解,哈爾濱市供熱辦在接到相關報告後,提出:聯盟物業要交就全部交出,不能把好的留下差的放棄。直到10月19日,供熱辦和聯盟物業纔達成協議,市供熱辦協調國有供熱公司南崗房產經營公司、道外房產經營公司、香坊房產經營公司新陽供熱廠等公司接手,並要求當天交接,對於需維修纔能運轉的鍋爐,當天必須賬物兩清,接收者必須立即進入搶修,以保證按時供熱。
經搶修,到10月23日晚上,16處781戶居民相繼開栓供熱,而另一處600戶居民到10月30日纔開栓。
從提出退出到最終實現退出,時間長達半年。在這半年時間裡,市政府供熱管理部門遲遲沒有解決交接問題,直到供熱開始的前一天,不得不接手。
混亂的市場
據哈爾濱市供熱辦介紹,供熱辦成立3年來,道外臺胞小區、濱海大廈及聯盟物業等民營企業棄管等事件不斷,其影響之大、危害之深令人難以忘卻,其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這些民營供熱企業拼設備、拼人力、拼資源之後,最後放棄經營。
是什麼原因導致民營企業紛紛離開供熱行業?
據聯盟物業公司袁輝介紹,哈爾濱市的供熱消費一直有福利成分,供熱市場放開,供熱本應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商品,但實際上沒有完全做到。『民營企業是通過物業管理放開機制纔進入供熱市場的,因為大多數物業管理和供熱工程是一體的,接管物業就必須接管供熱。但民營企業進入供熱市場的時間大都是從1997年到2001年,這正是供熱收費最困難的時期。』
據了解,許多放棄供熱的公司多數是因為熱價與煤水電價格等不同步導致虧損嚴重。
據一位多年管理供熱的人士介紹,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哈爾濱市的供熱改革太慢,而且不配套,供熱由社會福利變成商品過程中,出現了不公平現象。『供熱變成了單位福利,即單位給職工報銷熱費,但沒有單位的和單位困難不能報銷熱費的或下崗的沒有成為救助對象的,就要自己全部負擔熱費,享受不到供熱福利,而這些人認為不公平,許多人拒絕交費。』這位人士說,今年,自供熱的單位哈爾濱第一工具廠不給自己供熱的居民樓供熱,因為居民樓裡僅很少本企業職工,企業福利給了他人。
現在,哈爾濱市共有國有和民營供熱企業、自供單位1000多家,『供熱機制不健全,企業出現虧損,像聯盟物業一樣,他們都會放棄這個市場,最終損害的還是百姓利益。』
呼喚良性競爭
按照現行慣例,民營企業棄管,政府就把這些棄管的市場份額交給國有供熱公司經營。一位民營供熱企業經理認為,政府這種調控市場的方式極不公平。『既然熱是商品,供熱市場已經形成,政府就應該遵循市場法則,讓企業都能公平競爭。否則,供熱市場的發展方向還將會重新回到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封閉狀態。』
『民營企業退出的市場份額都交給國有公司,民營企業還有發展空間嗎?結果是什麼?民營供熱企業只能萎縮,直至全部退出。』這位經理說。
一位多年研究供熱經濟的人士警告說,如果政府一味地依靠國有供熱公司來收拾棄管危局,實際上是在扼殺行業發展。『每次收拾殘局,都是政府通過國有公司投入,並以此解決問題,但同時國有公司獲得和擴大市場,扼殺了競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機會。』
民營企業經理們認為,說到底,就是政府補貼機制的問題,現在政府對國有供熱行業給予補貼,但在同一行業裡,民營企業卻沒有拿到相應補貼。
政府監管到位刻不容緩
有專業人士指出,既然公用市場放開,政府就應該監管到位,讓市場在一個有序的環境裡健康發展。但在目前的供熱市場,政府監管職能明顯缺失。
現在的哈爾濱市供熱市場,企業可以自由進出,但卻沒有相關責任。聯盟物業的負責人說,當初進來的時候沒相應權利,當然出去的時候也不應該設限承擔責任。
據了解,盡管我省已經制定了新的供熱管理條例,但哈爾濱市供熱管理部門卻只有協調管理權限,沒有辦法對供熱企業進行監管。
有經濟界人士認為,公共事業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關系到百姓切身利益。政府應該制定一套制度,讓企業都負起責任,同時在一定條件下進出自由,也就是讓企業責權利統一起來,缺一不可。政府要建立特許制度,明確特許經營有關各方的權利、責任以及市場准入和退出、中期評估、監督檢查、公眾參與等一系列制度,保證市場公平,讓有限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此外,政府還應對質量、服務等方面進行管理;在可能危及公共利益等緊急情況下,特許經營項目將被臨時接管;並且,社會公眾應對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享有知情權。這樣一來,就不會再出現供熱企業不能按時供熱而讓居民挨凍的事情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