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加工基地入駐忙 龍江走出『買全國賣俄羅斯』的尷尬
2005-11-10 17:21:1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0日電(曲靜)『買全國、賣俄羅斯』一直是黑龍江省的尷尬,今年以來,我省開始規劃四大區域性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到2010年,省內產品將佔對俄出口總額60%以上。東寧、綏芬河、黑河……過去僅僅作為對俄口岸城市,如今成為一片大工地,到處是林立的塔吊和加班加點建設的廠房,對俄出口加工型企業正在紛紛入駐。其實不單是邊境口岸,哈爾濱新香坊對俄出口加工區、賓西國際貿易加工區、開發區對俄合作產業園、牡丹江對俄貿易工業園等出口加工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對俄經貿大省充當『二傳手』

  黑龍江省對俄貿易額由2001年的17.9億美元,躍昇到去年的38.2億美元,連續三年實現30%以上的增速。一年一大步,三年翻一番。多年的對俄經貿第一大省地位令人歡欣鼓舞,但一個尷尬不容回避:我們更多充當的是『二傳手』角色。去年黑龍江省對俄出口商品中,地產商品所佔比重僅有20%左右。

  對俄經貿科技合作主體小,缺少專業化、規模化出口加工企業是造成這種結果的重要因素。盡管近幾年有一批外貿加工型企業在邊境口岸落地生根,但這些外貿加工企業還存在著諸多軟肋。

  生產領域窄是第一個軟肋。我省的邊境加工企業多由貿易型企業轉化而來,實際是對俄方進口材料進行加工,受原材料性質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木材制品上。這就造成對俄依賴性強,一旦俄方政策有變,則對企業影響是致命的。

  經濟技術合作層次低是第二個軟肋。許多企業都處於家族或個人經營階段,身單力薄。或品牌戰略意識淡漠,或資金缺乏,或賺一筆錢就走人的小富即安,因而綜合利用程度低,增值率沒法和南方企業相比。以木材加工為例,我省口岸加工企業的產品主要為鋸材,運到南方或國外後再深加工。即使有個別的家具產品,但其設計及工藝也相對落後,缺少先進的加工設備和技術。

  配套成本過高是第三個軟肋。不管是木材加工還是服裝加工,上游配套產品都要到南方采購,有的甚至多達上百種,產業配套、產業聚集等現代加工業發展模式尚未形成,因而使得大型生產企業難以落戶龍江。

  政府操盤改變尷尬角色

  當中俄經貿合作步入新的發展期,當南方省市逐步發現俄羅斯這個巨大市場之時,對俄合作提檔昇級成為我省的重要任務。改變小打小鬧局面,培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主體迫在眉睫。

  今年,一個戰略構想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緊緊抓住中俄兩國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和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歷史機遇,依托黑龍江省地緣、產業、企業、技術、人纔、信息等優勢,以俄羅斯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重點打造哈爾濱、牡丹江、黑河、佳木斯四大區域性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培植50家重點對俄出口產品生產企業,5年內形成機電、輕紡、食品、建材、高新技術等5大產業群。到2010年,省內產品佔全省對俄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60%以上。

  政府操盤,形成產業群,這並非一廂情願。據省經委技改處處長魏文征介紹,從去年末開始,我省組織相關部門赴俄考察走訪企業市場,就國產商品在俄羅斯市場銷售情況,俄羅斯對進口商品的相關政策規定及現行通關辦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調研。總體看,俄羅斯輕紡日用工業品市場空間廣闊,價格空間大,我國商品在這方面優勢明顯。2004年,我省對俄貿易出口額21.5億美元,其中服裝鞋帽對俄出口額佔67.7%。從俄羅斯遠東地區市場需求變化趨勢,以及所輻射的國際市場上分析,我省規劃出五大針對俄羅斯消費市場的產業群。

  招商引資新平臺產業可望簇群

  在哈爾濱開發區對俄合作產業園,5月剛剛入駐的深圳光大數控,廠房已裝修完畢。哈爾濱光大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總經理成鴻娟告訴記者,隨著中俄經貿的快速發展,原本沒有對俄業務的深圳光大數控也希望搭上這班車,而黑龍江的對俄出口加工基地恰恰給企業提供了一個進入俄羅斯市場的平臺,目前該公司已經與烏克蘭簽訂出口合同。她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臺機床從深圳運到俄羅斯大概要8000美元,而從哈爾濱起運只需2000美元,此外還有地價低、勞動力成本低等有利因素。她認為,黑龍江的對俄出口加工基必然會形成產業簇群效應,該公司入駐黑龍江對俄合作產業基地,准備借勢發展。

  南方資本欲借出口加工基地實現產業轉移,我省也把招商引資、合資合作作為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設的重要途徑,目前,全省對俄出口加工園區正在緊張的招商洽談。正在洽談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38項,總投資47.7億元,其中2005年計劃投資7.9億元。

  『哈洽會』時,東寧縣政府與浙江運能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5億元的合作項目,在東寧對俄進出口加工區內劃2.81平方公裡闢建浙江工貿園區,由浙江運能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包裝並招商。目前,俄羅斯已成為浙江第二大出口市場。然而,日、韓、美、歐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其他省份開拓俄市場的勢頭強勁,給浙商以巨大壓力。在此情況下,浙江貿易園區為廣大浙商提供了便利規范的經營環境,浙商一旦進園落戶,便可將俄市場需求的服裝、鞋帽等加工成半成品,再到俄方邊境內中方創辦的加工區組裝,並將成品以俄方當地品牌銷往市場,有的還可以直接銷往歐美等地。

  不僅浙江,廣東、福建、香港、江蘇諸多企業也紛紛結隊考察出口加工基地,欲聯手形成對俄出口加工的產業鏈。中國科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南泉對我省對俄出口加工基地評價說,俄羅斯以資源、能源為主的出口商品結構,中國對俄以紡織、服裝、鞋和食品出口為主的出口商品結構仍將繼續。在這種形勢下,一定不要忽視對俄貨物貿易,而對俄加工基地建設是讓貨物貿易提檔昇級的有效載體,在日用消費品方面黑龍江還是『短腿領域』,因此借力南方企業,利用其在品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共同開拓俄羅斯市場,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責任編輯: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