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勢頭好 差距大 黑龍江非公經濟緊握黃金發展期
2005-11-16 09:13:5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6日電 『「十一五」,既是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決定非公經濟能否成為全省經濟主力軍的關鍵期。』采訪中,不論專家學者,還是部門領導,對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迫切願望和堅定信心都溢於言表。

  『看當前的非公經濟,可謂勢頭很好,可差距也不小。』省中小企業局局長賈玉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這樣兩組數字非常說明問題:統計數字表明,『十五』期間,我省非公經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均超過全省平均增長幅度;扣除中直口徑,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的增加值中,66%來自非公經濟,而且,全省一半的縣(區)非公經濟佔經濟總量的份額都超過50%。另一方面,非公經濟佔經濟總量的比重,全國平均為56%,發達省份甚至高達80%以上,同處東北的遼寧省為45%,而我省的比重只有34.8%,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認清形勢,是明確思路的前提。采訪中專家和業內人士都認為,當前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無論在政策層面還是國內國際的經濟環境上都面臨諸多有利因素,可謂是正臨黃金發展期。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國際經濟走勢持續看好,俄方經濟走上正軌等等,都為機制靈活的非公有制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時機;而國內經濟發達省份的能源、土地、資源壓力日增,經濟梯度轉移的來臨使我省的比較優勢突顯,吸引外來資本及技術助力非公經濟發展成為可能;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我省建設『六大基地』及哈大齊帶來的無限商機,為非公經濟的騰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黨的十六大關於堅定不移地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今年初國家首次就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出臺的政策措施,我省剛剛出臺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一個個利好政策的出臺,又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加快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社會環境。

  盡管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始終沒能徹底走出資產總量小、大型骨乾企業少、資金投入不足、企業及產品競爭乏力的陰影,但在如此形勢下,我們沒有發展不起來的理由,關鍵在措施是否得力,方法是否得當,領導是否有方。『「十一五」期間,我省將從總量和質量兩方面入手,全面促進非公經濟的提檔昇級。』省中小企業局局長賈玉梅說,一方面要做大龍頭,扶強壯大骨乾企業,改變我省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小的局面;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活動,通過鼓勵全民創業形成對總量的支橕。而這一切,都將在合理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克服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科學發展前提下進行。要發展與規范並進,使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提昇品質,力爭經過3?5年時間,不但扶強扶壯一批產業牽動力大、集群效應強的大民營企業龍頭,還要培育出一批像樣的小企業,為今後的再上臺階奠定基礎。

  作為政府部門,省中小企業局今後5年將致力於社會化服務,努力搭建好信用、投融資、信息、創業與就業、技術創新、人纔、市場開拓、法律與經濟諮詢等八個服務平臺,通過完善體系建設為非公有制企業的創立和發展提供多層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而通過打造知名品牌和園區建設引導產業集群發展,則是我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提檔昇級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期間,我省將圍繞老工業基地建設和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總體布局,完善中小企業園區發展規劃,積極引導企業相對集中,推進產業集群發展。重點培育呼蘭、雙城、賓西、平房、龍鳳萬寶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區;抓住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契機,重點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促進各地特色經濟的發育和壯大;順應國際國內產業梯次轉移的趨勢,引導中小企業轉變觀念,增強開放意識,研究國際市場需求,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