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阿城市攻堅克難為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創造條件
2005-11-21 08:58:5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何建民 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1日電 同樣熟悉的車間,同樣熟練的工種,再次上崗的劉憲志心情卻格外不同。玉泉水泥廠輝煌時,他是令人羡慕的技工;水泥廠破產後,他是讓人同情的『盲流子』;買斷工齡又上崗(玉泉水泥廠被冶金水泥廠兼並),他的境遇又讓人看到希望。在阿城,有21600名國企職工像劉憲志一樣實現並軌,與企業脫離關系,成為社會自然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深化改革創造了條件。

  劉憲志的經歷,實質上是阿城國有企業改革的縮影。據了解,在計劃經濟時期,有13戶國有大中型企業落戶阿城,使這裡成為著名的老工業基地,其中包括曾名列全國200強的『龍滌』、全國規模最大的繼電器廠『阿繼』、全省最大的糖廠『阿糖』及全省最大的紡織廠『松紡』等名牌企業,締造了阿城經濟全省第一的位置。也正是這些企業在市場面前的潰敗,成為阿城經濟發展的最大癥結;兩萬多下崗職工的生活保障,也成為制約這些企業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礙。因此,解決好國企下崗職工問題,是近年來阿城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出臺,阿城解決國企下崗職工問題也出現了曙光,那就是破產企業職工全部進行並軌程序,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實行工齡買斷進行資金補償。然而,企業已拿不出1/3的補償金,要並軌只能由政府全部墊付。面對稍縱即逝的政策機遇,阿城市委、市政府決心把困難、矛盾克服解決在現在,決不把包袱、遺憾甩給未來。他們通過壓縮辦公經費、向銀行借款等形式,籌措資金2.3億元,使全市12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的21600名職工進入並軌程序;又出資1500多萬元,將這些企業辦社會的負擔剝離出來。

  破產後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成為阿城市招商引資的王牌,阿城不但擁有500多萬平方米場地的招商空間,更有兩萬多名熟練工人。現在,破產的12戶國有大中型企業,有一半通過招商引資重新啟動生產,有4000多名工人重新就業。像糖機廠這樣的老企業,租賃給3個招商項目後,年納稅已達到了上千萬元。

  編後阿城兩萬國有職工大並軌,堪稱大手筆。這一舉措,充分體現了阿城市新班子的信念與膽識。在某種意義上說,這絕不僅僅是改制幾戶企業,而是對歷史負責。

  兩萬多產業大軍的境遇,是對新一屆領導班子的考驗。他們沒有把責任推給歷史、把包袱留給後人,而是經過艱苦努力把問題解決在當前。這種敢於對歷史和現實負責的精神,在山重水復的改革中著實難能可貴。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