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紅網:從哈爾濱市停水風波找行政應急機制缺陷
2005-11-24 00:30:30 來源:紅網  作者:周義興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紅網電題:從哈市停水風波找行政應急機制缺陷

  哈爾濱市政府昨晚發出最新公告,決定於今日4時起正式停止全市自來水供應。公告稱,根據黑龍江省環保局監測報告,中石油吉化公司雙笨廠爆炸後可能造成松花江水體污染。市政府因此決定於23日零時起,關閉松花江哈爾濱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區供水,具體恢復供水時間另行公告。這也是政府部門首次正式表態,肯定哈爾濱全市停水的原因是擔心松花江已經遭到13日吉林雙苯廠爆炸產生的化學污染(《東方早報》11月23日)。

  眾所周知的是,吉林雙苯廠爆炸是發生於本月13日,而哈爾濱市的停水公告則纔在昨晚(11月22日)剛剛由政府部門正式發出,然在這二則之間的10天時間裡,從上述的中可以看出,當地民間已經有哈市水源因此受到污染的流言,同時也出現了居民自動停止使用自來水而在市場搶購淨水的風波。可盡管如此,當地的環保監測部門並沒有能在短時間內,及時地對即將流經的水源加以監測並將結果公之於眾,以致於在這10天的時間內,面對政府部門的沈默,民間不得不自發的,在恐慌中采取自救措施。應該說,如此的社會現象出現,可以說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部門在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上存在相當的缺陷。

  其實從行政機制所應有的特征看,看一種應急工作機制是否有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有效性。就是要看這種機制是否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突發事件或可能出現的社會公共危機所作的應對,能否在最大程度上將危機與對社會影響予以控制或化解至最小程度。而反之,則說明現有的應急機制是有缺陷的。

  所以筆者覺得,盡管上述的哈市停水公告也可說是一個應急措施。但從行政應急機制所應有的要求講,哈爾濱市相關部門在這次可能的水源污染危機面前,在時間的及時性與公開性方面的確還難以令人滿意。因而筆者在此也想對哈爾濱市的相關部門說:要從停水風波中找一找行政應急機制的缺陷。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