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4日電 11月8日,在佳木斯建設街道辦事處西站社區內存在五六年的垃圾山終於搬家了。生活在垃圾山附近的居民高興不已,滿牆是蒼蠅,清早掃蛆蟲的日子離開了他們。
接到市民投訴的那天是8月24日,在居民的帶領下,12319服務熱線的工作人員穿過小胡同,第一次與居民投訴的垃圾山見面了。龐大的垃圾山讓人驚嘆,它被圍在幾戶民房的中間,佔地面積100多平方米,個頭已經超出居民家的屋頂。當時,正值夏季,蒼蠅、蚊子不計其數,黑壓壓地貼在居民家的圍牆上、屋頂上。已經變成了墨綠色的污水和垃圾混和在一起,發出嗆人的臭味。一見到垃圾堆,工作人員馬上想到的就是把它搬走。但問題並不像想的那麼簡單,垃圾堆的四周沒有一條可以通車的路,讓它搬家,談何容易。
工作人員在現場調查了幾天,發現與這座垃圾山規模差不多的還有三處垃圾,零散的小垃圾堆隨處可見。其中一個緊挨著廁所的是由垃圾圍成的污水池,居民需踩著垃圾爬到『池口』去倒水。
經過幾天的調查,工作人員認為能清走垃圾堆的惟一辦法就是挨著鐵路沿線修出一條能通車的路來。地面上一個挨著一個的大坑,居民自己挖的滲水井,以及地面上參差不齊的電線杆都成為修路的障礙,還有在操作中可能對居民造成的影響也要考慮到。
8月29日,市城管局的楊文波副局長在現場召集了向陽區愛衛辦、清運處、街道辦事處、社區、鐵路管理部門及城管局考評科、直屬分局等多個部門在現場制定出解決方案。
按照方案,由城管局負責拆除違建、拓寬道路,協調建築部門傾卸殘土鋪墊大坑,協調鐵路部門移動參差不齊的電線杆。由市清運處負責殘土的推平以及垃圾的清運工作。
為了避免在操作過程中出現軋壞滲水井以及污水湧入居民家的情況,由社區負責與居民協調加固滲水井,建起了可以阻擋污水的圍牆。
這一次行動總共歷時兩個多月,共運走垃圾110餘車,約500多噸,運來鋪路的殘土幾十車。
多年被污水浸泡,這裡變成了『沼澤地』,垃圾堆搬走之後,居民自發地組織起來,把撿來的水泥道板及磚頭鋪在了『沼澤地』上。11月18日記者在現場看到,以前垃圾堆的位置已經投放了垃圾箱,社區負責日常的管理。西站社區的於主任介紹說,現在基本上做到了垃圾與污水分離,新產生的垃圾會及時清運,他們會盡量避免垃圾堆的再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