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工人日報:哈爾濱工薪談判員顯現職場
2005-11-25 00:53:08 來源:工人日報網絡版  作者:張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5日電面對用人單位,求職者往往對到底該拿多少工資有些難於開口。於是,有人就從中嗅出了商機——?

  據工人日報報道,解救人質需要談判專家,生意洽談需要商務談判手……而近日,筆者采訪中發現,在哈爾濱市的一些人纔市場中,悄然出現了幫人解決工資糾紛的新行當———工薪談判員。

  找工作有人幫您談工資

  『經理,這5個人都是熟練的印刷廠技工,工資每月不得少於800元。』

  『我招聘啟事上都寫好了月薪600元,不行就算了。』

  『那可不行,按勞動保障部門的最低工資標准,這可是違規;再說如果她們都不去了,你不也乾著急嗎?找幾個好手,賺錢也多呀。』

  在哈爾濱市道裡區人纔市場,一位四十歲左右的男士正在幫幾名女工與一家印刷廠的負責人談工資問題。

  該男子名叫李剛,今年45歲,家住哈爾濱市道裡區安和街,是一位自由職業者。

  李剛說,他前兩天就看到這家企業在招聘印刷工,可來應聘的人員都嫌工資少,放棄了,招聘的老板很著急。今天,正趕上又有幾名女工來應聘,但對工資的數額還是有些猶豫。於是他將幾個人叫到一起,表示可幫她們與老板談判,提高工資標准,幾個人欣然同意了。

  在現場筆者看到,經過近1個小時的談判,5名女工以集體的名義與對方簽訂了用工合同,月薪為800元。在詳細審查完合同後,李剛從幾名女工手裡接過了100元勞務費。

  『我幫別人談妥了工資,也是付出了勞動,所以要收些費用的。』李剛說:『我這份新「工作」也是從別人那兒學來的。去年看到別人找工作時,因工資不合理和招聘方談判,但應聘者是當事人,不好多說話,所以就有人站出來充當了談判角色,結果真把工資提高了,在簽訂完合同後,就按比例提取傭金。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就模仿著去做,起初是給一些認識的朋友找工作、談工資,現在我可以獨立與陌生人合作了。』

  工薪談判成市場『潛規則』

  筆者走訪了哈市人纔市場和道裡區撫順街上的幾家人纔市場後了解到,聯系到招聘單位或尋到工作,在簽訂合同前請個工薪談判員幫自己講價,這已成為人纔市場中的潛規則。

  據鴻雁職業介紹所的陳光經理介紹,以前的職業介紹,都是應聘者看到招聘啟事後,個人與招聘企業進行工資待遇方面的協商,有些人因不懂相關知識或不好意思多問,在沒談妥的情況下,就跑到對方單位乾活去了。等發工資時,纔知道受騙。這幾年,隨著國家就業政策的改革,一些高學歷的自由職業者進入人纔市場,他們懂得一些應聘技巧和勞務知識,可以幫助維護應聘者的利益。而人纔市場中的應聘者對此也有需求,一些應聘者寧可花錢也願找人幫自己簽訂個穩妥的勞動合同,找個高薪工作。

  在哈爾濱中高級人纔市場不久前舉辦的專場招聘會上,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孫萌,在與山東濰坊一家汽車制造廠進行意向談判後,便請來一位工薪談判員,准備讓對方與單位的相關人員進行工資和合同的最後談判。小孫說:『工資待遇的談判方面我沒有經驗,所以,花點錢請人幫助談判工資和簽訂用工合同,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筆者在招聘會上看到,『工薪談判員』雖然是剛剛興起的行當,但在職場中已頗為耀眼,當日招聘會上的4名談判人員忙得不亦樂乎。

  工薪談判員成職場新寵

  『提高100元工資,收費30元。』工薪談判員為應聘者提供工資談判服務,收取中介費用,一般是按比例提取,標准為每次為應聘者提高月工資額的30%。但除了收費標准外,工薪談判人員還有自己的業務行規。

  工薪談判員吳柘說:『我們主要從事應聘者的工資洽談,但還要輔助對方簽訂用工合同,即保障對方的勞動權益和工資效益。』

  吳柘還透露:工薪談判也相當於中介服務,如果經過談判沒提高對方的薪酬,是分文不取的。目前工薪談判雖然剛起步,但頗受歡迎。趕上大型的招聘會,像他這樣靠談工薪賺錢的人,一天的收入最多可達千元左右。

  靠嘴說兩句,幫人談談工資,就可收入千元?在外人看來這樣的工作很是簡單。但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實工薪談判也需要掌握技巧和一定的專業知識。

  『2005年度哈市企業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市區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准為4.3元/小時,縣和縣級市分別為2.5元/小時和2.6元/小時。』在哈市道裡區撫順街人纔市場上,朴明南這個剛入行的女工薪談判員站在角落裡,正一絲不苟地背誦著勞動部門下發的新文件。朴明南告訴筆者,她是八一農墾大學學人力資源的,掌握一些勞動合同的簽訂技巧、常識和工資核定的相關知識,可以協助別人進行工資談判。因為職場上什麼新情況都可能發生,所以要不斷補充知識。如果不了解相關新法規,不但保護不了求職者的權益,連自身的權益也要受到侵害。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