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6日電11月26日,東北網邀請到心理專家張聰沛先生做客訪談室,與網友就近期哈爾濱市地震傳言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禽流感等給大家帶來的心理壓力給予分析解答。
張聰沛,國家心理危機乾預組成員,哈爾濱市心理衛生中心教授主任醫師。
訪談全文如下:
主持人:首先感謝張聰沛院長在百忙當中到東北網做客,解答網友的一些問題,對此我們表示非常感謝!
近幾天哈爾濱經歷了地震傳言、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包括鄰省發生禽流感,對哈爾濱人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24日哈爾濱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公布了突發事件心理乾預熱線,這個熱線電話公布後,反響怎樣?據您了解,大家都諮詢哪些問題?
張聰沛:首先這三個事情加在一起,我覺得對我們每個哈爾濱市民來說,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24日公布了心理乾預熱線以後,在一天多的時間裡,我們接到了100多個要求進行心理諮詢的電話。
這100多個電話主要分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方面,諮詢關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大約佔80%以上。他們諮詢什麼呢?『這個水會不會讓人中毒』,『我現在很緊張』,『我現在已經難以忍受,我要崩潰了!』
第二個方面是地震會不會發生。『假如說地震的話,我死了怎麼辦?』『我失去我的親人、失去目前我的一切,我怎麼辦?』
第三個方面就是『現在到處都在發生禽流感,水污染加上地震傳聞,再加上禽流感,這樣的打擊我已經承受不了了。』甚至有個別來諮詢的人說他現在躺在床上已經兩天沒有起床了,『我現在等待著地震的來臨,或者說我會不會中毒?』所以要求進行緊急乾預。
據統計,來電話諮詢的人大多數年齡都集中在20歲到30歲之間,也有一些人是老年人。
主持人:為什麼這個年齡段的人產生這樣的心理問題比較多呢?
張聰沛:首先和我們東北人的個性特征有關,東北人熱情、豪爽、開朗,群體意識強,互相之間信任度高。第二方面就是年輕人心理的靈活性大,容易受外界感染、跳躍性強、心理變化的頻次較高。如果年齡稍大一些,心理的穩定性相對較強,不易受外界乾擾,也很難受到外界的誘導。所以就形成了年輕人要比老年人或者是中年人要求危機乾預的人多一些。東北人的特點加上年輕人的特點,所以在人群之中自我暗示與群體暗示相對發生較快、強度較高。所以傳聞要比一般情況下傳的比較迅速。
主持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產生恐慌心理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張聰沛:從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到傳聞地震,到聞聽鄰省發生禽流感,這些事件從強度上都可以使人心裡進入應激狀態。應激狀態本身就是一種在刺激下的心理反映,比如出現心理緊張、恐慌、難以決斷,甚至出現一些精神崩潰。人處在長期的應激狀態下會出現心理問題及心理障礙。
就目前的事件來講,每一個哈爾濱市民都經歷了這一應激過程,但是絕大多數的市民心理是健康的,所以完全可以應對這一場應激。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對此事件的應激出現偏頗,比如在信念上出現問題,難以把握自己的認知,建立比較偏頗的確認,比如松花江污染水會不會中毒,實際上我們在平時生活中也很少飲用松花江水,而是飲用桶裝或礦泉水,即使是松花江污染,有毒物質也很難進入到人體中,就此一點很多人難以進行明確的確認,所以出現了偏頗的認知。
第二點,目前來看,我們的飲用水夠充足,只是其它生活用水顯得較緊張,你隨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有飲用水在出售或者在發放,這樣的話你就可以確認自己不可能有缺水的危機,只是每一個人都沒有直接認識到這個小問題罷了。
另一方面就是地震的危機。傳言要發生地震的事,省市地震局都公開在媒體上承諾,近期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加上科學的一些實驗證明,可以讓我們從心理上認定,地震還沒有威脅到我們的生命。這是第二確認。
禽流感雖然在全世界范圍之內發生,而在我國死於禽流感的人也不會超過幾十人,何況我們黑龍江還沒有發生,所以發生在你身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又進行了第三確認。
這些確認加在一起,可以改變你的認知,讓你確認自己確實沒有處在危險之中,這就讓你完全處於一種明確的心理認同:我是安全的,我不會有危險的。
主持人:現在有些人第一是無法正常工作,第二個表現是注意力無法集中,大家的這些表現是否都正常呢?
張聰沛:就我個人的角度來認識,還些表現都是正常范圍之內。但只是一個量的差異。比如說無法正常工作,經常在分神,經常在溜號,注意力不能全部集中在工作當中,畢竟還是在工作,這還是正常。如果這人不能走出家門,不能照顧自己的生活,每天把自己關在屋裡、躺在床上,我認為可能是異常。
還有一些人每天心裡像有什麼事情放不開,或者出現莫名其妙的煩燥、鬧心、焦慮、緊張,甚至是恐懼,這都與我們目前處在這個應激狀態之中有關。也就是說沒有使自己擺脫應激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上述這些情況目前來看都均屬正常,只是量上有異常。
主持人:作為一個心理專家,您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能夠有效消除現在大家的心理恐慌?
張聰沛:就我個人來講,首先經過1998抗洪,經過『非典』,我特別相信哈爾濱市民,我也相信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我也相信國家,有能力度過這場危機!所以我要有一個明確的確認,使我的認知系統能夠處在一種沒有危險的信號之中,這樣就不能乾擾我的正常生活,但是偶爾有些焦慮、緊張,我也可以忽略不計。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隨著幾個事件的到來,我平時的工作壓力反倒減輕,我現在完全可以有時間去會會朋友,去看看老人,我在應激之中又得到了一個完成我親情、友情這種心理需要,來還以前沒有完成這樣的心理債,這是比較正性和比較陽光的做法,它可以衝淡我們對目前事件所造成的恐慌和心理危機。
主持人:怎樣用積極的心態去衝淡消除現在的心理危機?
張聰沛:首先要相信和確認自己沒有危險,何況『天塌了有大個兒扛著』呢!畢竟哈爾濱有幾百萬人做自己的伙伴,使自己有安全感,即使出了什麼危險,自己也沒有什麼特殊,如果每天躲在廣場中,如果地上出一條縫,有可能逃命變成了送命。有的時候在工作中,完全可以衝淡自己對危機的一些意識,使自己相對放松。現在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和大家在一起聊天、解除心理壓力,有充分的時間和自己的朋友走動、來往、互相問候,這也讓我們的心理上感到有一些溫暖。特別是看到全國人民都在關注我們,關心我們,也使自己能感到偶爾做一次明星的感覺,做哈爾濱市民多驕傲啊!提起哈爾濱也就等於提到了你自己,做明星的感覺真好!死一次也值得了!
今後不管你到哪裡旅游,說起哈爾濱,你會感到很自豪,曾經度過了一次危機,很健康地站到了別人的面前,別人會很羡慕地看你,當然旅游也就更加愉快了。
而從專業角度,更重要的是自我排解某些壓力,去尋求認知上的確認,也就是用自己的思維、自己的經驗和科學的數字判斷出不會有大的危險降臨到自己身上。這一點確認後,你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到心理放松、壓力解除。當然,也可以去和親友、朋友們多多聚會,在交談之中可以贏得他人的支持,起到群體的正性暗示作用和積極的心理誘導,而使你的心理擺脫陰霾,重見陽光。
主持人:現在網上有很多網友在關注我們的訪談,下面我們回答幾個網友的問題。
網友『狗尾巴花』:自從聽說哈爾濱要地震,我天天晚上睡不好,有的時候忽然就醒,特別緊張,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緩解一下呢?
張聰沛:首先確認這是由心理壓力所造成的。這種壓力是你表現在軀體上的失眠,解除問題首先從心理壓力解除,上述我們談了大量的解除心理壓力的一些辦法和內容,你可以自己瀏覽後,盡可能相信我們。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增加白天的外出活動量,或者睡前服用熱牛奶,如果再睡不著,可以用少量的鎮靜劑。再睡不著的話,還是去找我吧!
網友『吉林人』:您認為這次政府對停水原因公告的變化,對民眾的心理是否有影響?大家在遇到公共危機時,政府如何作為纔能最好地平撫民眾的情緒?
張聰沛:我認為公告停水原因的變化,對民眾的心理是有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大家對事件的真相了解不清,這使心理上感到迷茫和不確認。而最近時期以來,國家的參與;政府的公開表態和整個水污染實驗數據的公布,現在應該是可信的了。今後在遇到公眾危機時,我個人認為政府要在第一時間將實際情況公布給市民,實際市民是很理性化的,何況我們政府的工作宗旨也是『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想,權為民所謀』的,這有個相互信任的過程。政府相信民眾,民眾也就會相信政府!
網友『小紅襖』:張左己省長說要喝第一杯水,您認為領導的這種行為對安定民眾情緒有作用嗎?
張聰沛:我認為張左己省長這一番話是為了證實再次供應的松花江水是安全的,相當於一個承諾,他這種承諾是建立在對科學家們工作信任的基礎上,是一種科學的態度。他是省長敢喝,我看我們沒有理由不敢喝!他喝完我就想喝第二口!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排上。
張左己省長的表態我認為對穩定市民的心態有積極的作用,至少讓我們相信,政府有決心使我們的生活環境安全,我們也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了。假如能中毒的話,和省長一起中毒住一個醫院也是榮幸的。
網友『bygy』:我看過很多美國大片,堅毅的人往往容易應對危機。前兩天我看書的時候,書上說,做過求生訓練的人哪怕是心理上的暗示,都會有好的效果。您能不能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一下?
張聰沛:實際上所謂的堅毅就是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能面對各種困難和復雜的場面,經受過多次艱苦環境、復雜條件、心理和生理的極限訓練的人也相對有較好的心理適應能力,由於經歷過困難的場面,再次發生時也不感到意外,不會對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而懂得如何面對和解脫,也就是說『有這碗酒墊底,什麼酒我都能對付。』
網友『傷心小劍』:三人成虎的道理誰都能懂,您看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是不是缺少信任感?
張聰沛:三人成虎的道理是心理學上的自我暗示與群體暗示改變人的認知,而問題的關鍵是是否暗示成功,也在於被暗示人的狀態。如果不相信,如何暗示也沒有效果,只是在人們似信非信時暗示纔起作用。如果進行了頑強的反暗示,即使你再高明的暗示也不會起作用的。
雖然暗示和信任感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就目前情況來講,人們的信任也與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信者為靈,也就是符合了你自身的價值觀,你纔相信,否則是很難相信的。而目前人際關系中的信任與不信任,和所謂的信任危機都是我們目前在信念和價值觀上有所偏差,很難找到共同的價值觀和一樣的信仰。這就使人們相互割裂,很難融合。
主持人:有很多網友問,您第一次聽地震傳言的時候相信了嗎?
張聰沛:我第一次聽到地震傳聞的時候是在上海國際機場,當時有人就說,你別回去了,哈爾濱地震了。當時我似信非信,我回到哈爾濱以後,看相關的報道和我自己一些感覺,我覺得可能性越來越小。最後政府開始宣布,哈爾濱沒有破壞性地震,那時候我就好了。現在我只有20%相信會發生地震,從『二八開』一下轉到『倒二八開』。
傳流言的人也有他特定的心理狀態,因為這取決於他的一種獵奇心理,自我為中心性,也就是說一輩子說話都沒人信,現在終於有人信了,一輩子沒人注意自己,終於有人注意自己了。我相信這樣人的出發點並不是惡意的,如果沒有市場的話,流言也就會不消自滅。好話沒人信,壞話傳千裡。
主持人:現在時過境遷,我們廣大群眾怎樣用一個科學的方法來測試自己現在的心理狀態?
張聰沛:首先,現在大家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非常關心,包括這一天多來,我接了100多個諮詢電話。我感到哈爾濱市民確實有心理問題,尤其關於危機,包括對事件的恐慌,這樣對我們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使我們吃的不香,睡的不甜,玩的不開心,我不希望我們哈爾濱人是這樣,因為這不符合我們哈爾濱人的性格特征。
所以我覺得大家要是想測試一下,到底自己是不是出現一種緊張與激動,當然我強調一點,這不是測驗疾病,只是對心理狀態的一個測驗。前提條件是用目前的狀態和過去在平靜的時期相比較,用這兩個比較進行幾個測驗題。
第一個測驗題就是,你覺得近幾天來你的注意力好集中嗎?
第二個題,你是否感覺到有莫名其妙的煩燥、手足無措?
第三個題,你是否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感到無從下手?
第四個題,飲食和睡眠有明顯的減少?
第五個題,是否感到輕度的惡心或不愉快?
第六個題,親戚、朋友找你去參加某些聚會,主動去回避。
第七個題,感到與自己的家人異常地親切,異常地戀家。
第八個題,走在路上時經常仰視樓房,注意地面,注意行人的表情。
第九個題,感覺渾身無力,興趣索然,回避工作。
第十個題,現在你想到外地旅游或投靠親友。
如果上述能有4個題答『是』,那你就要進行心理緊張疏導或進行自我調整了,如果10個題都是『是』的話,建議到我那裡住院。最好一個住院的人都沒有,最好我們的哈爾濱市民都答『NO』!
主持人:還有網友在網上留言諮詢,如何防止廣大市民在類似的突發事件中不會出現莫名的心理恐慌?
張聰沛:首先要進行事件前的心理准備,比如說見怪不怪。第二,就要掌握自己信息的絕對暢通,以至於讓自己有明確的判斷和定向。第三,需要突發事件有良好的透明度,讓我們了解其實質性的問題。
主持人:可以到東北網瀏覽最新信息,讓自己有准確的判斷。
張聰沛:判斷明則心明,當然也就找不到恐慌,走夜道為什麼害怕呢,就是因為不知道夜道會發生什麼。
主持人:剛纔我注意到,您是國家心理危機乾預組成員,您在工作經歷當中看到大災之後群眾都有哪些表現?您是怎樣勸導他們的?
張聰沛:我參加過多次心理危機乾預,而有時現場是非常慘不忍睹的,親友也是痛不欲生。當然說我做的工作不是救世主,首先我要穩定受災者家屬的心態,防止失控,特別是進行比較現實的心理疏導與心理解釋。第一個解決的問題就是失控了的情緒;第二個就是導入心理學原理下的相對觀念;第三教會人們學會冷靜面對危機和面對現實;第四讓人們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苦的不再苦了,甜的也不再甜了』。從此控制情緒,控制現場,使事件能夠順利進行處理,消除事件後給人們帶來長遠的心理傷害。
主持人:最近幾天作為哈爾濱市民我本人也在傳言當中渡過,心理壓力也不小,您能否采取一種像您剛纔說的催眠的方式,讓我睡著,親自感受一下這種心理暗示的作用。
張聰沛:現在給我的感覺,你不用催眠你也快睡著了。在跟你談話的時候,我在做一種潛移默化的,讓你放松和讓你認同的一個心理暗示。所以我覺得你眼皮在向下沈,用不著多一會兒你就睡著了,當然你不要夢到地震、中毒、禽流感之類的,但只是夢到一個哈爾濱的明天會更好,你所要得到的都會在你的夢裡所實現!
主持人:感謝您在百忙當中到東北網做客,教會我們這些自我解壓的好方法。
張聰沛:感謝現場的所有工作人員,感謝東北網給我這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