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28日電?題:新中國俄語教育的見證人——訪黑龍江大學李錫胤
『《黑龍江日報》是我每天必讀的報紙,黑龍江省培養了我,我時刻關注她的發展進步。』先生滿懷深情地道出了他與黑龍江的特殊情感:『抗日戰爭爆發時,我還是個少年,就會唱《松花江上》這首歌。來哈爾濱上學的第二天早上,便和同學結伴去看松花江了。』他用『江容寂寞』來形容當時的松花江,可是先生堅信:『松花江像祖國金甌上的一條裂紋,今天剛剛修復,明天將是金碧輝煌。』
50多年來,置身俄語天地,先生見證了新中國俄語教育的歷史,目睹了俄語在中國『熱』與『冷』的全過程。然而,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先生依然潛心俄語辭書的編纂工作。辭書的編纂是門苦差事,費時、費力,短時間看不出成績。先生憑借著自己的執著與通曉英、俄、法語,諳熟社會學、人類學、詩詞學的深厚根底,在辭書編纂與研究上數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和老師、同事們一起在極其簡陋的環境下,將每一個詞、每一個字,一筆一筆地抄寫在卡片上。一部《大俄漢詞典》,編寫用了5年時間,排印用了5年時間。而被譽為『具有創世紀意義的詞典』(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瓦·宋采夫語)的《俄漢詳解大詞典》更是歷經滄桑磨難,編纂人也由青春少年變成了花甲老人,終於成就了今日的4卷、2300萬字、246000詞條的《俄漢詳解大詞典》。留給後人的,不僅是幾部知識文獻,更是那種孜孜以求,百折不撓的精神。
令先生欣慰的是,《大俄漢詞典》出版發行時,前蘇聯5種雜志做了報道介紹;《俄漢詳解大詞典》被作為國家禮物送給了原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目前,這兩種詞典已成為每一個學俄語的人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南方一些省市還來洽談,要做電子版的。北京也傳來消息,《俄漢詳解大詞典》,市場售價已達1000多元一套。
位卑未敢忘懮國。先生時刻想到的是以自己所學為國家、為社會做點什麼。鑒於地理位置和歷史傳統的因素,七屆全國人代會上,作為代表,先生曾上書,希望國家開展俄語基地建設工作,將黑龍江作為基地之一。還曾寫信給國家領導人,建議中俄兩國高校應開展聯合辦學。國家教育部經過充分調查研究,早已采納了他的建議。目前,黑龍江大學的俄語語言文學學科是全國俄語研究領域惟一一個國家重點學科;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合作辦學,已成為高校辦學的一種新模式,被廣泛推開。針對目前國內俄語人纔短缺的現狀,先生認為:高校應探索對學生進行強化學習培養的方式,將學生集中在一個區域內,只允許講俄語。還要根據市場的變化需求,制定培養方案,培養不同層次的俄語人纔。
先生知識淵博,治學嚴謹,可謂國家俄語教學、研究、辭書編纂方面泰斗級人物。可是采訪中,先生總是念念不忘上學時和工作中所遇各位恩師對他的幫助和影響,特別是對引領他走入俄語天地的趙洵老師,更是贊嘆不已。對他的同齡人和學生取得的成績也是連連稱道。『他們做的都很好,媒體應該多宣傳他們。』采訪結束時,先生說:『下午還要去聽一個俄羅斯專家的講座,人老了,如果不學習,就不能與時俱進。』
先生這種淡泊名利、為人謙遜的品格,以及對事業不斷追求的精神,讓我們感動,也讓我們汗顏。由衷地祝福他:健康長壽,為教育事業培養更多的人纔!
蔣國紅 攝
李錫胤1926年出生在浙江紹興。青年時代,曾在上海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臺灣省立師范學院學習英語。1948年,又考入北平燕京大學學習社會學。1950年,因國家急需俄語人纔,轉學到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黑龍江大學前身),從此,開始了他的俄語學習、研究、教學生涯。半個世紀以來,他先後參與編纂了《俄漢詳解大詞典》、《蘇聯百科全書》、《大俄漢詞典》等重要辭書。1987年任黑龍江大學博士生導師,1995年獲俄羅斯普希金獎章,為第七、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是蜚聲國內的辭書學家,語言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