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黑龍江七臺河11月29日電 截至記者發稿時,七臺河礦難住院治療的生還者已有47人,其中6人病情較重。
負責集中搶救這次事故的七煤集團總醫院副院長石桂臣介紹,目前收治的傷員基本上都是混合氣體中毒,只有一個人是在中毒的基礎上,頭皮有撕裂傷,縫了幾針。但他的昏迷不是頭外傷引起的,原因還是混合氣體中毒造。大部分傷員都比較輕,中度、重度昏迷的只有六七個人。
她說,混合氣體中毒,首選治療方法是高壓氧治療。『傷員來了以後,我們分批送入高壓氧艙。出倉以後,給他們持續高流量吸氧、注射一些激素和能量合劑、預防感染等綜合治療。高壓氧治療後,很多人就明顯見好。有的傷者除了中毒,還受到了驚嚇,所以剛送來時顯得重一些。』
記者在病房裡看到,救治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消化內科護士長倪冬梅已經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看起來略顯疲憊,眼圈有點發黑。她說:"我們就是乾這一行的,傷員的生命健康掌握在我們手中,再累一些也得堅持。"
石桂臣說,27日晚,總醫院接到龍煤集團七臺河分公司辦公室來電說東風礦發生爆炸後,馬上啟動了事故的應急預案。『當時聽說井下有200多名礦工,還不知道什麼情況,所以我們調動了100多名醫護人員,全部待命。』
『首先考慮的是吸氧問題,我們醫院采用的是牆壁吸氧的方式,患者多的時候,單純靠這種方式可能不夠。』石桂臣說,『我們就緊急跟雞西有關方面聯系了醫用氧,緊急運過來。今天早晨5點鍾第一批運到,30瓶左右。氧氣瓶的流量表,全院進行調配,盡可能集中到收治這些傷員的幾個病房使用。』
記者發現,位於礦區的七煤集團總醫院搶救大型事故經驗比較豐富,對工作細節考慮得相當周到。由於傷員從救護車上下來後,到病房還有一定的距離,他們提前把全院的小推車都集中起來,放到急診室門口,指定醫生、護士在那裡等待,專門有院領導現場指揮。出事當晚,後勤人員、倉庫保管員也很快被從家裡接來了,准備衛材、紗布、病床、被服等物品隨時出庫使用。相關藥品也都抬到了搶救科室,以防一瓶一瓶從遠處藥房去拿,耽誤搶救。
在事故現場,記者看到當地政府和礦方集中了十餘輛救護車,醫院急診科的醫生、護士守在井口。一有人抬上來,立即施救。據悉,事故發生後,七煤集團總醫院的黨政一把手和帶領著第一批十幾名救護人員,在20分鍾之內就趕到了現場。前後方隨時溝通,每抬出來一批,前方就向後方醫院報告人數和傷者的基本情況,以便後方及時作好搶救准備。
石桂臣介紹,這家醫院共有床位716張,原有患者640多人,空餘床位有60多張,再加上臨時加的床,足以收治接下來可能送來的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