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大停水考驗下的哈爾濱』系列綜述·機制篇
2005-12-01 08:40:0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薛秀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日電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誰能相信,一個龐大的城市肌體,能在血脈乾涸的90多個小時內始終平穩運轉,秩序井然。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又能相信,近400萬置身水危機中的男女老少,在沒有自來水的4個晝夜竟人人心態從容,家家生活依舊。

  剛剛過去的全市大停水,讓世人再次感受到了哈爾濱這座城市的品格與魅力,也讓哈爾濱人多了一分自豪與自信:應對水危機,政府的執政能力經受住了考驗,各部門執行能力經受住了考驗。突發危機應急處置機制快速啟動、高效運轉,全市方方面面以最短的時間進入相關角色,組合成一架龐大的高效、有序運轉的機器,成為這場決戰的制勝法寶。

  高效運轉

  從容搶佔制勝先機

  這次水危機,被稱為『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罕見』。

  危機來臨之初,這座城市曾一度陷入慌亂。21日下午,水污染的消息使部分市民陷入恐慌,搶水、搶食物的人群湧進超市,手機通訊也一度『癱瘓』。在短短的一天之內,市民把1.6萬噸的純淨水存貨搶購一空,相當於平時100天的供應量。

  松花江邊,人們懮慮地眺望著即將攜污染而來的江水,近400萬雙眼睛緊盯著曾帶他們勝利抵御」98洪水、」03非典的市委、市政府。

  人們沒有失望。危急時刻,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為民、高效的政府。

  21日晚,市政府召開應對松花江水體污染緊急協調會議,啟動《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危機應急處置預案》,各部門相應的子預案隨之啟動。

  是夜,松花江南北兩岸的政府各部門一夜無眠,一場維護近400萬市民生命安全的供水保衛戰全面打響!

  在擔負停水期間桶裝水、瓶裝水貨源調運任務的市商務局,局長辦公(擴大)會議一直開到凌晨兩點多。啟動《哈爾濱市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預案》,成立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領導掛帥的4個應急工作小組從午夜開始分兵把口,分赴省內外兄弟城市調水的70多名機關乾部連夜出發。

  按照保供電、保供熱、保重點連產企業的『三保』原則,市經委連夜制定了《哈爾濱市突發停水工業應急方案》,並成立工業系統突發停水應對處置組織機構,明確工作分工,落實責任,10個工作組當即進行分片包乾:每組分別負責幾個區或幾個工業局、重點企業;按照『保障工業企業安全、有序生產』的8項要求,一包到底。

  也是在這個夜晚,公安系統的各單位、各警種主要領導匆匆趕到市公安局,緊急會議過後又帶著維護社會治安的一系列部署風馳電掣而去。市物價局啟動《哈爾濱市應對價格異常波動工作預案》,大規模市場巡查隨即展開。市工商局啟動《加強市場監督防控水污染應急預案》,出重拳打擊哄抬物價及借機制假售假者。與此同時,全市74家純淨水生產企業不約而同開足馬力,日生產能力一下子攀昇到2500多噸,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148名執法人員也在第一時間出現在這些企業,開始了24小時質量監控……

  就這樣,各有關部門跑步進入崗位,一夜之間給哈爾濱穿上了應對危機的『防護服』。

  22日早晨,整個城市已從慌亂中『回過神兒』,一切恢復常態:大小超市裡奇跡般地堆滿了純淨水;每個區都開設了3至5個平價飲用水供應點;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無償送水車紛紛駛進社區、開到百姓家門口。當各路媒體的記者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時,無不意外地發現,身處事件焦點中的哈爾濱市民反而比他們這些外來人還平靜。

  政府某部門的負責人對事件做總結時說,有備無患,哈爾濱的應急機制經受住了考驗,證明哈爾濱是能經受任何考驗的。

  恪盡職守

  為民築起鋼鐵屏障

  在迎戰水危機的日子裡,人們看不到拖拉、推諉、扯皮現象,政府成了一架高速運轉、高度協調的機器,政令暢通,效率大增。

  水質監測是決策的前提。在吉化雙苯廠發生爆炸後,市環保局立即意識到可能會對松花江水質產生影響。他們從18日起就啟動了應急預案,通報供排水集團請其做好深度處理和停止供水的准備。市監測站抽調40多名監測人員成立了采樣、分析等5個工作小組,以最短的時間購進了價值224萬元的應急流動監測車和超百萬元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在四方臺水源地上游73公裡、32公裡處和16公裡處分別布設了監測點,1小時監測一次,24小時連續工作。天寒地凍,但每小時更新一次的《水源地水質應急監測快報》,在國家、省環保局和省、市、沿江區縣(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手中卻熱得燙手。

  穩定人心必須保障供給。21日晚,政府一聲令下,市水務局迅速將全市918眼地下水井全部啟用;市商務局把附近的大型礦泉水、純淨水生產企業組織起來,接受統一調配,當夜就組織車輛將飲用水運往市區;市政府剛剛組建的應對水污染事件水源調配組,同樣星夜兼程,從沈陽、大慶、綏化、佳木斯、牡丹江等地調來瓶裝飲用水,轉眼就匯集了1500噸;火速從大慶石油管理局調來的4支鑽井隊,一口氣打出了90多口深水井……

  力保全市1.2億平方米住宅的供熱,無疑是又一個嚴峻的考驗。『不因停水而使一臺鍋爐停熱,不因停水而降低供熱質量。』市政府給全市所有供暖單位立下的『軍令狀』不容商量。在執行《應對全市突發停水確保城市供熱運行應急預案》過程中,各供熱單位紛紛采取超常措施:將居民生活水箱、供熱補水箱、軟化水池、消防水池和可用作儲水的容器提前存滿水,存水量達9萬噸。負責10萬戶居民供暖任務的哈發電公司補水運力不足,市經委從22日起派專人常駐該公司,為其落實了兩處水源,又從各種渠道調來40輛運水車,24小時不間斷供水。

  停水的日子裡,偌大的冰城暖屋子並沒有降溫,12319二級平臺受理供熱質量及報修投訴電話同比下降了3.9%。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將不便減到最小,將損失降到最低。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將『全力以赴』、『不折不扣』詮釋到了至高境界:省、市物價局於21日深夜制定並印發的5000份《關於嚴格控制哈爾濱市飲用水及相關商品價格的緊急通知》,在第二天凌晨就已全部張貼在市內各商場、各供水點和居民社區;市交警支隊在市政府緊急調運飲用水的第一時間,就對進入市區運水的車輛開放所有道路,解除所有交通限制,對大批量送水車輛實行專用警車開道……

  大考驗,大檢閱。在水污染惡魔面前,政府各部門協同作戰,高效服務,為百姓築起了一道鋼鐵屏障。

  科技支橕

  凸顯力量全程保障

  27日18時,城市恢復供水,政府的承諾提前5小時兌現,哈爾濱抗擊松花江水污染取得重大勝利。

  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創造的速度,也是科學創造的速度。

  城市水源受到苯和硝基苯的污染,國內外沒有先例。什麼樣的應對措施最有效,只能問計於科學。依靠專家、依靠科技,科學應對,這是市委、市政府在這場硬仗打響之初就定下的原則。於是,科技攻關,不僅成為整個應急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貫穿於機制運行的每一個環節,成為戰勝這場危機的有力保障。

  停水決策,靠污染監測提供科學數據。從11月18日開始,環保、供水部門派出監測人員,到吉林境內的松花江取水口取樣、化驗,間隔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正是這些數據,讓政府在危急關頭果斷決策———停水。

  供水除污,科技攻關與污染帶賽跑。22日,市政府撥付專項科研資金,急召在哈專家連夜開展去除松花江原水有機污染物淨水全流程技術研究。緊接著,由哈工大牽頭,十幾位國內一流專家組成的技術攻關組率領20位博士、碩士研究生,迅速進駐哈供排水集團水質監測中心,開始對硝基苯的特性、危害、變化規律進行研究。當建設部組織全國各地專家趕來時,他們已拿出了目前已被實踐證明切實可靠的『活性炭處理方案』。

  為最大限度降低淨水廠過濾系統壓力,建設部專家對哈爾濱市專家制定的污水處理方案進行完善,硝基苯等污染物去除措施由淨水廠提到最前沿———松花江取水口,充分利用從水源地到淨水廠之間兩個小時、4公裡的管內流程,讓活性炭充分吸附水中的污染物。27日8時03分,在哈供排水集團制水四廠,專家們終於拿到了所有檢測指標都合格的實驗報告。3個半小時後,制水四廠開始向市區供水。

  幾乎與恢復供水的同時,衛生防疫方面的專家防止自來水二次污染的措施已經拿出並付諸實施……

  此時,廣大市民欣喜地發現,整個恢復供水過程的各個環節,全部建立在依靠科學的基礎上。對此,一位市領導總結道:『這次應對水危機,哈爾濱最大特點是科學應對,政府實施的每一步措施都緊緊依靠專家。這樣做,決策者心裡有底,百姓也可放心。』

  應對水危機,哈爾濱的各級政府、各部門和廣大黨員乾部不僅交上了一張優秀的答卷,在應對危機過程中建立和完善的一整套應急機制以及所經歷的種種歷練,更是這座城市的寶貴財富。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