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中國青年報:對天價醫療費事件不能只作『經濟判斷』
2005-12-02 10:03:46 來源:中國青年報網絡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日電  一位古稀老人近日在哈爾濱市一家三級甲等醫院住院期間,用550萬元『買』來中國目前『最昂貴的死亡』。此事一經媒體披露,立即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地震』。

  應如何對這起天價醫療費事件作出客觀而全面的價值判斷?央視《新聞調查》多方采訪,被采訪者的判斷大體一致:北京市某醫院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懮慮地表示,如果不對現有的『以藥養醫』、『自己監督自己』等醫療體制弊端動真格的,天價醫藥費事件將會重演;心外科專家、水利部總醫院原副院長馬育光則認為,在現行醫療體制下,出現這種事是『必然』的。

  將高價醫療費歸因於『體制』,其實是一種『經濟判斷』。所謂『經濟判斷』,也就是說『錢』是建立一種判斷的理由乃至內核,其邏輯走向不難看清楚:既然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嚴重不足,醫院為了保持正常運轉,就只好『以藥養醫』;既然醫院為了『再生產』或為完成上級利潤計劃而不得不向科室、醫生下達具體的創收指標,那麼科室、醫生不在『宰』病人上動腦筋、做文章,又有什麼別的辦法?『經濟理由』如此充分,幾乎每家醫院都在這樣做,當然也就見怪不怪、見丑不丑。

  遺憾的是少有人詰問:對於醫院、醫生,我們這個社會難道就只有『經濟判斷』標准?

  如果順著這條『經濟判斷』的思路演繹開來,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違法犯罪和缺德行為,幾乎都是可以被理解乃至被寬容的。例如,衣食住行無基本保障的貧困人群,大都可以去偷、去搶;擁有某種權力的事業單位經費緊張,大都可以去亂攤派、亂收費;『利潤最大化』無疑是所有從商者天經地義的『經濟理由』,大家都可以不擇手段……假如人們都秉承這樣一種價值判斷,真不知道我們這個社會會變成怎樣一個樣子。

  對高價乃至天價醫療費的『經濟判斷』,無疑是以對醫院、醫生的政治寬容、道德寬容、法律寬容為基礎,這種寬容似乎已到了畸形的程度。形成這種局面,其根源不在別處,而在於有權對醫院、醫生的行為進行『判斷』的部門。

  主管部門與醫院、醫生究竟應是怎樣一種關系呢?從政治角度以及基層黨建、黨員管理的角度看:醫院的黨員負責人以及黨員醫生欺詐病人,本是黨紀所不容的。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上級部門對管理對象的任何不良行為均負有教育、監督、查處的責任,而事實是,有關部門有的聽之任之,有的包庇遮丑,在改善醫德醫風行方面幾乎『少有作為』。從行業管理角度看:醫乃仁術,醫者德為先,任何欺詐行為都系行業所不容,為了維護行業尊嚴,要麼應永遠取消其從醫資格,要麼發『黑榜』昭示天下,而事實是,缺德醫生被揭露的已數不勝數,而從行業管理角度被處置的似乎還沒有先例。從法律角度看:為了維護交易公平,任何嚴重的商業欺詐行為都應該受到追究,而發生在哈爾濱這家醫院的事件,類似一種有預謀的多人聯合欺詐,這種欺詐甚至比一般的商業欺詐更惡劣、危害更大。

  550萬元醫療費事件,給人們拷問醫療制度改革提供了又一根碩大的『鞭子』:多年來我們的醫療改革,所秉承的會不會也是一種片面的『經濟判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