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550萬醫藥費事件續:哈醫大二院涉嫌嚴重造假
2005-12-03 16:02:30 來源:南方網  作者:韓福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3日電 『病案材料有多處改動,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改動,必須調查清楚,否則不能結案。』12月1日上午,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校長李玉疤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哈醫大二院)的院長辦公會上,傳達了衛生部調查組的意見:哈醫大二院不要再掩蓋,誰組織的、誰在這裡起什麼作用,藥品的購買渠道和販賣藥品問題,都要盡快拿出材料。

  昨日,哈爾濱『550萬元天價醫藥費』事件有重大進展。衛生部調查組近日發現,在該事件中,哈醫大二院涉嫌嚴重造假:患者病歷和醫療信息存在涂改現象,尤其是病歷的第2-8頁出現了較嚴重的偽造現象。

  重癥監護室管理混亂

  74歲的翁文輝生前是哈爾濱市一所中學離休教師。一年前他被診斷患上了惡性淋巴瘤。因為化療引起多髒器功能衰竭,今年6月1日,他被送進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心外科重癥監護室。在醫院住院的67天時間裡,賬單顯示他的住院費用139.7萬元,平均每天2萬多元。而病人家屬又在醫生建議下,自己花錢買了400多萬元的藥品交給醫院,作為搶救急用,合計耗資達550萬元。今年8月6日,老人因搶救無效在醫院病逝。此事經央視《新聞調查》11月21日晚披露後,被稱為『最昂貴的死亡事件』。

  據悉,節目播出之後,衛生部調查組立即召集黑龍江省衛生廳和哈醫大相關領導召開緊急會議。調查組成員、衛生部監察局局長王大方表示,哈醫大二院的ICU(重癥監護室)管理混亂,問題比《新聞調查》中播出的情況還嚴重。

  『1180次會診』屬明顯造假

  11月22日晚,調查組成員發現,哈醫大二院在該事件中涉嫌嚴重造假:患者病歷和醫療信息存在涂改現象,尤其是病歷的2-8頁出現較嚴重的偽造現象。

  衛生部調查組指出,哈醫大二院提供的患者病歷有13處修改,分明是明顯的偽造,相關人卻互相推卸責任;病歷中的1180次會診,也屬於明顯造假。

  造假還體現在,醫大二院血庫的出血單與醫囑單並不相符,病歷、收費單、化驗單也互相不符。血庫的出血量大於醫囑,血的去向不明。調查組要求必須查清信息中心和血庫是否也在配合ICU造假,以作為下一步組織處理的依據。

  輸血問題曾遭到患者翁文輝的家屬強烈的質疑,在67天住院時間內,翁文輝總共輸入了25.8萬多元的血液制品,其中7月30日這天,一天輸血就達94次。

  存在重復收費現象

  除了涉嫌造假外,調查組還認為哈醫大二院存在五大問題:違規把藥品收入記入醫護人員的獎金;通過院方提供的材料就可以看出,存在過度治療、過度開支和重復收費;ICU病房值班醫生有兩次無證上崗,且兩人替別人下醫囑;自購藥品事宜比患者家屬反映的情況嚴重,藥品去向不明;科主任管理混亂。

  調查組舉了很多例子說明醫院管理的混亂,其中一個是:患者病危時,值班醫生給家屬發短信叫其回來,心外ICU主任於玲范卻讓家屬去買節目單。衛生部紀檢組監察局局長王大方特別指出,醫院信息中心權限太大,檢驗科還存在違規打包收費問題等。

  部分問題已可定性

  衛生部調查組同時批評了哈醫大二院的調查組。今年8月中旬,接到患者家屬投訴後,哈醫大二院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組,並於9月下旬向患者家屬遞交了一份初步調查報告。調查結論是:醫院並沒有多收錢,而且出於對翁文輝的照顧,還少收了不少錢。

  哈醫大二院內部先後有兩次調查報告。衛生部調查組成員、醫政司趙處長說,院方提供的材料真偽難辨,醫院自己搞的兩次調查情況和提供給患者的情況不符,院裡誰該承擔責任?希望盡快拿出整改措施。

  趙處長說,醫院出現的一些問題有些可以定性,有些還在調查。

  專案組下周再赴哈市

  據哈醫大第二附屬醫院宣傳科科長李華虹表示,下周專案組將再次到哈爾濱調查取證,相信很快就會有一個結果。

  此外,李華虹說,『心外科重癥監護室本身就是一個昂貴的病房,通常只是給剛做過心髒手術的患者過渡使用,一般患者住幾天就轉到普通病房,像翁文輝這樣連續住了60多天的患者我還是頭一次遇到。』李華虹說,心外科重癥監護室由於設備先進,收費比普通病房要高很多。李華虹還告訴記者,患者翁文輝的治療方案都是其家屬從北京請來的專家會診後確定的。

  哈醫大二院否認公安部介入並回應目前媒體報道中的部分內容

  本報綜合消息『前天我剛領到工資條,明天可能就要發獎金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宣傳科科長李華虹昨天這樣對記者說。

  此前,有媒體報道,公安部已經介入該院與一患者的醫療費用糾紛一事,並稱如今該醫院的賬戶已經被封。但李華虹否認了這一說法,她表示自己也是在網上看到這一消息的,當時『很想跟帖』,因為『根本就沒看到公安部的人來調查』。對於該媒體報道中提到的『來醫院看病的患者特別少』,李華虹明確表示,目前醫院的門診流量跟以前持平,醫院並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

  此外,李華虹還對目前報道中的有些內容進行了回應。她說,患者翁文輝是5月16日住進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去世是在8月6日,住院天數並不是目前媒體報道中的67天,而是82天。對於患者在醫院的花費,李華虹明確地說,醫院登記在案的花費是130多萬元,不是550萬元。至於媒體報道的醫院要求患者家屬自行購買的價值400多萬元的藥品,李華虹予以否認。

  主治醫生王雪原神秘失蹤哈醫大二院已派專人尋找其下落

  本報綜合報道曾在央視《新聞調查》中曝光天價醫藥費事件內幕、翁文輝的主治醫生王雪原,從11月22日起,再也沒去上班,哈醫大二院的領導也無法聯系上他。而王雪原曾表示,就在他接受調查組詢問的前一天晚上,哈醫大二院心外科重癥監護室(ICU)主任於玲范給他打來電話說,你現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說什麼不說什麼,你自己要想清楚。

  11月22日,於玲范被停職檢查。哈醫大二院黨委書記王國良等人與她進行談話,要求她以書面形式將情況如實寫下並上交。哈醫大二院領導特別提及,『所有人對當事人王雪原不要歧視,要保護。』

  王雪原,哈爾濱醫科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四年前,王雪原來到哈醫大二院心髒外科ICU工作。在翁文輝住院的兩個多月時間裡,作為翁的主治醫生,王雪原參加了大部分的搶救治療工作。他曾主動找到《新聞調查》記者,表示願意說出他所知道的真相。在節目中,他揭露了心外科重癥監護室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表示,就在他接受調查組詢問的前一天晚上,ICU主任於玲范給他打來電話說,你現在站在你人生的十字路口,說什麼不說什麼,你自己要想清楚。

  11月22日起,王雪原就沒有再去上班,哈醫大二院的領導也無法聯系上他。11月25日上午,哈醫大二院專門指定專人負責尋找王雪原的下落。

  新聞回放王雪原央視自曝內幕

  本報訊據央視《新聞調查》報道醫囑單上的簽名筆跡為何有四種?400多萬元自購藥品哪去了?在央視《新聞調查》中,王雪原曝光了一些天價醫藥費事件的內幕。

  醫囑單上簽名筆跡為何有四種?

  按規定,誰下醫囑就必須簽誰的名字,但記者發現,在院方提供的大量醫囑單上簽的都是王雪原的名字。而且,僅在7月11日的醫囑單上,記者就發現簽王雪原名字的筆跡有四種。

  王雪原:關於這個簽名只有一小部分是我本人親自簽的,你可以看到很多簽名的字體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有其他的醫生用我的名字來簽署下達這個醫囑,但實際上,並不是我本人同意這樣做的。

  記者:你把這些醫囑單做過整體的梳理嗎?這其中你簽字的有多少?

  王雪原:是我本人簽字的可能只佔到整個簽字的25%。

  記者:別的醫生和護士有權利用你的名字來簽名嗎?

  王雪原:當時的情況是這樣,就是說三級醫生,第一級就是主任這一級,然後我是主治醫師,我下面還有兩個住院醫師,因為這兩個住院醫師實際上屬於見習醫師,沒有這個權利來下這個醫囑的,我們主任曾經讓這兩個住院醫師在我不在的情況下用我的名字,可以用我的名字來簽署這個醫囑。

  記者:那他為什麼不用主任自己的名字來簽署呢?

  王雪原:我也不知道。

  400多萬元自購藥品哪去了?

  王雪原醫生告訴記者,翁文輝的家屬確實購買了大量的自備藥,並且通過醫護人員送進了ICU,僅他經手的就有17種之多,但這些藥品的去向十分可疑。

  王雪原:有一次其他的患者出現了這種真菌感染,當時我們主任跟我說可以給他用克賽斯,我說咱們醫院沒有這個藥,是不是讓患者家屬去購買,但當時主任說你可以把翁文輝的藥給這個患者用。

  記者:後來藥用了嗎?

  王雪原:因為我那時候專管翁文輝,我也不清楚這個藥給沒給那個患者用。

  記者:這件事情患者的家屬是否知情?

  王雪原:患者家屬當時是不知情的。

  記者:那麼這些昂貴的藥品在這個科室裡面由誰來監管?

  王雪原:實際上它的監管處在一個缺失的狀態,因為本身從藥品進到ICU的時候就沒有一個登記的制度,第二,家屬是不能在ICU裡面的。換句話說,這個藥品一旦進入了ICU之後就脫離了家屬的控制,最後它的去向家屬是根本沒有辦法知道的。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