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醫療界:550萬醫藥費事件是醫德教育『活教材』
2005-12-05 14:39: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醫大二院ICU病房主任於玲范,她是這次『天價醫藥費』事件的關鍵人物。

  新華網12月5日電 標題:醫療界:550萬醫藥費事件是醫德教育『活教材』

  患者家屬:看病為什麼貴?到底貴在哪?

  患者翁文輝的大兒子翁強透露:將放棄申請民事賠償的權利,只為讓更多的醫院醫生引以為鑒

  哈爾濱天價醫藥費事件的患者家屬日前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近期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哈醫大二院多收費、濫檢查、偽造病程記錄單等的部分證據。

  患者翁文輝的大兒子翁強對記者說,有很多人認為我告醫院是因為錢花多了,人卻沒救過來,心理不平衡。實際上,這與金錢沒有任何關系。『我已決定放棄申請民事賠償的權利,我堅持揭露黑幕,就是為了讓更多的醫院引以為鑒,讓更多的醫生有所收斂,讓更多的患者不再像我父親這樣死不瞑目!』

  翁強說,看病貴是當前老百姓反映最為強烈的社會問題,他父親的看病經歷正是可供剖析這一問題的『活標本』。他希望媒體和百姓能通過這些證據,了解看病為什麼貴?到底貴在哪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翁強認為,首先,看病貴貴在變相收費、重復收費、過度治療等違規醫療行為上。比如,化驗的目的是讓醫生准確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對癥下藥。可是,醫院為了創造利潤、科室為了完成任務,在他父親身上,一天做痰培養54次,結論是1次有菌、其它53次未查獲真(細)菌。同一天化驗竟然出現兩種結果,醫生到底應該依據哪個來治療?再比如,一天用328根吸痰管,相當於4分鍾吸痰一次,對於他父親這樣插著呼吸機的危重患者來說,哪還有正常呼吸的時間?

  『醫生也是人,也要吃飯、穿衣。但是,一天給我父親最多輸入各種液體將近170公斤,與吃飯、穿衣已經沒有多大關系。醫生如此給患者看病,能不貴嗎?』

  其次,貴在以藥養醫的體制上。近年來,國家采取多種措施遏制醫藥費居高不下的勢頭。其中,全國范圍內藥品降價達17次之多,可是百姓為什麼沒有得到真正實惠呢?就是因為降價藥品無利可圖,醫生不願意開,藥房不願意進,致使其很快在市場上銷聲匿跡,這些藥品改頭換面後,立刻身價倍增。與此同時,治療同一種病,如果有進口和國產兩類藥品,不少醫生通常會選擇回扣多的進口藥。

  再次,貴在醫院將巨額醫療成本轉嫁到患者身上。在國家醫療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全國各地醫院的門診樓卻越蓋越高,住院樓越修越豪華,醫療設備越買越先進,醫護人員的獎金越發越多,這些錢從哪裡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絕大部分由患者買單。

  翁強表示,他特別反感眾多媒體一窩蜂地暴炒『天價醫藥費事件』。他認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錢能買來很多東西,但買不回親人的生命。天價醫藥費事件絕對不僅僅是幾個阿拉伯數字的問題。

  『媒體只把眼睛盯在阿拉伯數字上,無疑是忽略了這些數字背後掩藏的罪惡真相。我認為,媒體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公眾通過反思這起事件,來關注醫德醫風建設、醫療體制改革,推動有關部門加強整改,』翁強說,『如果我父親的死能夠為推動醫療體制改革起到一點點作用,我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另外,翁強向記者透露,一段時間以來,哈醫大二院等部門的領導多次找他面談,希望以賠償方式私了,都遭到他拒絕。『還有很多境外媒體排隊等待著采訪我,我也一概拒絕。我認為,這是一件恥辱的事情,應該靠我們自己解決。』

  醫療界人士認為

  這是醫德教育的『活教材』

  哈爾濱天價醫藥費事件一經媒體披露,立即引起輿論嘩然。有關人士認為,這起事件是我國醫療服務市場化導致的惡果,集中地反映了當前醫療領域的種種弊端,是一本醫德教育的『活教材』。

  解放軍302醫院感染十六科主任劉士敬博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事件的發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近年來,我國部分醫療機構在走向市場過程中,逐漸將公益性和福利性的醫療服務商品化、貨幣化了,商品市場『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游戲規則開始演變為醫療市場的潛規則。很多醫院都會為自身發展制定出宏偉藍圖,並具體體現在『一年計劃收入多少』『蓋幾座樓』『購買多少臺醫療設備』等硬性指標上。這些遠大目標的最終實現必然要層層分解到醫院的每個科室、每位醫護人員身上,從而使部分醫護人員充當了為醫院創造高額利潤的一線『戰士』。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過度診療』和『重復檢查』等醫療違規行為不可避免。在哈爾濱天價醫藥費事件中,醫務工作者應該恪守的職業道德在瘋狂逐利的宗旨面前變得黯然失色。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之一——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ICU病房主任於玲范面對媒體采訪時一語道破天機:『他(患者家屬)要求我們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全力搶救的代價就是得高額醫療費。』

  劉士敬博士認為,這句話也道出了當前醫療服務的癥結所在。『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本是醫生的天職,如果變成了牟利手段,那就太可怕了!』

  劉士敬博士建議由衛生部組織全國600萬醫務工作者對照這起事件,認真反思,深入學習有我國代表參與制定的《14國宣言》所倡導的『高尚的、有節制的和謹慎的、公正的和公平的、供得起的和經濟上可持續的、尊重人的選擇和尊嚴的』五項醫生職業道德原則,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以實際行動維護醫生的聖潔和榮譽,重新樹立起白衣天使的光輝形象。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