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鶴皋:航天部任命的機器人總設計師,主持機器人本體及其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研究,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弧焊機器人和第一臺點焊機器人。先後共研制成功八種型號20餘臺焊接機器人。在智能機器人方面,取得了機器人機構仿真、機器人力控制、柔順運動控制、多傳感器靈巧手及納米級微驅動系統等多項研究成果,在機器人感知系統方面具有很高的理論及技術水平。研制成功多種型號自動化包裝碼垛生產線,建立我國第一個機電控制及自動化學科博士點。
蔡鶴皋對自己如此評價:推動中國機器人發展第一批老專家中的一位。
同中國機器人共同成長
東北網12月7日電 題:給機器人以靈性: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教授蔡鶴皋
1979年底,蔡鶴皋作為訪問學者被派往美國,在那裡,接觸到了機器人,並參與機器人研究。蔡鶴皋感到,機器人技術,我國已落後於美日20年,我們必須迎頭趕上。1982年回國,蔡鶴皋來到航天部匯報:我已經掌握了機器人技術,我們自己也可以搞機器人。1985年,蔡鶴皋造出我國第一臺弧焊機器人,在北京軍事博物館展出,轟動一時。此後,蔡鶴皋便一直致力於此。
1986年,哈工大成立機器人研究所,蔡鶴皋曾擔任副所長和所長。20年來,哈工大研究隊伍從弱到強,承擔任務從小到大,逐漸成長為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研究單位,蔡鶴皋本人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非凡成就。
曾經不被國內企業所信任
對於機器人研究,蔡鶴皋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其中,民族的責任感起著巨大的精神支橕作用。
在為天津石化做包裝碼垛機器人時,蔡鶴皋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科學家所要承受的重擔———民族的尊嚴。當時,該企業內部形成兩派,一派力主用國貨,一派堅持從國外進口。雙方爭執不休,最後決定國內外同時訂貨,外國和哈工大兩條生產線同時安裝在天津石化的車間。最後事實給出了答案。不久,外國生產線趴窩了,而我們的照常運轉,石化企業請哈工大的專家去修理外國生產線。
當時,大慶石化、天津石化、齊魯石化等國內著名大型石化企業,長期依賴進口設備,消耗大量的外匯,『國外產品的質量並不是很好,但是,沒辦法,我們自己造不了,人家要多少錢就得給多少錢』,蔡鶴皋為此非常痛心。隨著成果的取得和事實的驗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購買哈工大生產的機器人產品。如今,國內市場已被國貨佔領。
多培養做事的人
蔡鶴皋培養了很多學生和接班人。蔡鶴皋常常對他們講: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談到未來機器人研究的發展走向,蔡鶴皋說,目前,機器人呈現著多樣化的趨勢,而且,智能越來越高,『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是沒有限制的,如果說有所限制的話,那只是受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限制。』哈工大目前正在承擔著國家863以及總裝備部、國家自然科技基金等多項研究任務,研究空間機器人、微小型機器人,包括智能機器人和感知功能機器人等等。對於科學研究,蔡鶴皋常常告誡學生,國家投錢,來之不易,一定要認真,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為國家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作出貢獻。在選拔接班人時,蔡鶴皋看重纔華,但更重視『德』字。『大家的發展環境是一樣的,每人都可以申報課題,可以做課題組長,可以把課題做大,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奮斗,但是,除此之外,還要善於團結人,具有團隊精神,有苦自己承擔,有利讓給別人,如此,纔能攻克大的科研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