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8日電 題:新荷怒放東花園——方正縣域經濟發展紀實
一個山區小縣,經濟發展如何『加速度』?這是擺在方正縣委面前一道必解的難題。放棄資源過度開發的老路,走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方正縣將發展目標定位在建設山水園林化生態縣,從而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最佳化。
方正縣生態環境優越,產業多以綠色、特色、無污染為主,是全國6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實驗區之一。目前,國家提出節約型發展戰略,大力支持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審時度勢,方正縣提出以綠色農業、新型工業、生態旅游和山水園林化城市為主打牌,全面推進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將方正建設成為哈東地區的『生態園』。今年上半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6.22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4029.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了8.8%和49.3%,是哈市11縣(市)中3個財政收入過半的縣份之一。
以產業化為牽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方正縣是全國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術的發源地,中國富硒大米之鄉,農業生態環境極佳。境內大氣、土壤、灌溉水源等各項指標均達到綠色水稻生產環境標准,借助這一優勢,方正縣以龍頭企業為牽動,積極擴大綠色、無公害和有機水稻的生產面積,今年全縣綠色水稻面積已發展到了41.4萬畝,無公害水稻達10萬畝,被列為全省7個無公害農產品推進縣之一。8000畝有機水稻生產基地經過三年轉換期和跟蹤監測後,有望取得有機大米標識認證。同時大力實施名牌戰略,打響方正大米品牌。今年3月份,方正大米獲得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標識,成為全國第三個大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縣份。幾年來,方正縣培育和引進了山水源水稻有限公司、松南米廠、綠寶石優質米有限公司、紅潤米業等107家稻米加工企業,其中有綠標的3家,統一使用方正大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標識,年總加工能力達25萬噸,產品全部銷往國內外各大中城市。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了10萬畝綠色、有機水稻產銷訂單,帶動農民增收1000萬元以上,農民人均增收近100元。
利用林木資源,大力發展以食用菌為重點的特色農業。組建了食用菌協會和4個食用菌專業生產合作社,發展了8個專業場屯、1個科技園區,菌農增加到680戶,規模新增370萬袋,栽培總量達到850萬袋,僅此一項增加農民純收入10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00元。成功引進了龍頭企業德爾曼食品有限公司,加工食用菌和山野菜。積極開拓日、韓、俄等國際市場,實現直接對外出口。
大力發展畜牧業。堅持走大戶規模養殖帶動農戶群體養殖、逐步建立規模園區的路子。深入實施『畜禽良種化工程』,發展飼草飼料種植,保護和改良牧草資源,重點發展以牛、羊、笨禽為主的畜禽養殖,黃牛飼養量達到5萬頭。
以開發區為龍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工業短腿是制約方正經濟發展的主要癥結,走發展工業強縣之路,是幾屆班子的宿願。方正經濟開發區於2002年12月經過市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在國家大力整頓開發區的大背景下,又成為擬保留的省級經濟開發區,3.3平方公裡的方正開發區盡管不大,卻成為這個縣工業化發展的一座平臺,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土地資本。以此為龍頭,該縣瞄准大企業、大集團,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發展符合環保要求的資源開發型、科技效益型、出口創匯型企業和現代高新技術產業,主動承接老工業基地改造配套加工制造、食品加工、木材精深加工等方向性的新型工業產業項目,提昇工業經濟層次。現已有23家企業入駐開發區,其中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有5家。已落戶開發區的哈爾濱市方通興隆木業有限公司今年又投入3000萬元新上鉛筆軟化板項目,是東北最大的鉛筆軟化板生產基地,產品出口美國、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年預計出口創匯300萬美元。分別投資5000萬元的中密度纖維板項目和浙江大新公司塑料編織品項目也馬上投產見效。同時,已與北京太子奶集團、南京雨潤集團等就大米加工合作項目入駐開發區達成協議。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率,減少資源佔用與消耗,推行清潔生產、文明生產方式,鞏固提高傳統工業產業。積極發展木制品精深加工、綠色食品加工、礦產業、制藥業。積極開發清潔能源,引進開發了風力發電、熱電氣聯供、沼氣、秸稈氣化等環保型能源建設項目,營造潔淨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加大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改革力度,41家國有企業、13戶集體企業啟動了產權制度改革。全縣上半年實現工業產值8.06億元,增加值2.05億元。
以生態為主題,打造旅游精品
圍繞建設『兩帶四區』,打造精品,實現旅游資源由分散型、大眾化、低層次、單季游向品牌化、特色化、綜合化、四季化轉變,逐步把方正建成哈東休閑避暑度假的『生態園』。『兩帶』即公路沿線景觀帶、北部濕地景觀帶;『四區』即中部環城觀光區、東南部原始森林觀光區、東部漂流探險游樂區和西部雙龍湖休閑度假區。大力整合旅游資源,實行掛牌招商。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濕地、湖泊、江河生態旅游資源。目前開發建設了蓮花湖、雙龍湖、雙鳳湖、方正湖、原始森林公園、紹祥度假村、中日友好園林、得莫利綜合服務區、原野民俗風情園、大羅密河抗聯遺址漂流、響水河驚險漂流等景區景點,成功舉辦了十屆方正蓮花節,擴大了方正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組合方正名吃,發展飲食文化。開發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其中方正剪紙已成規模。方正剪紙歷史悠久,逐漸形成了簡括、粗獷、熱烈的地方風格,贏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殊榮。剪紙隊伍由原來的20幾人已發展到現在的千餘人,骨乾300多人,近年來,方正剪紙逐步走向市場,成為精美的旅游紀念品,倍受游客的青睞。同時這個縣抓住國家培育以松花江流域、鴨綠江流域、長白山區為重點的東北『紅色旅游區』的機遇,挖掘本縣的歷史文化底蘊,塑造『抗聯英雄、林海雪原』形象,現已納入市紅色旅游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大了現有景區景點開發建設力度,引資1.2億元開發的雙龍湖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項目已開工建設。原始森林公園二期工程開發建設正在洽談之中。完成了方正至原始森林公園、紹祥山莊兩條旅游專線硬化,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截至6月末,全縣共接待游客9萬人次,實現收入95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8%和22%。
以規劃為核心,建設園林化城市
方正吸取過去缺乏規劃意識,建設計劃應急性強、時效短的教訓。這次新出臺的10年發展規劃立足長遠,造福後代。按照一環四區的總體布局,堅持科學規劃,多元投入,突出新區建設,拉動老城區改造,全力打造功能齊全、整潔優美的人居環境。以綠化、美化為重點,構建『綠水青山映城,綠地紅花扮城,綠化屏障環城』的山水園林風貌。生態鄉、生態村規劃依據各自特色,借山水之勢,山、水、林、田、路綜合考慮,構建『蔭蔭綠樹環鄉,清清河水繞村』的山水田園風光。方正鎮工業區確定『企在樹中,花在企中』的園林式工業園區建設目標。新區建設堅持高品位設計,高標准施工。今年完成了教師花園、華僑村、世紀廣場及部分單位辦公樓、住宅樓建設,鋪設了五橫二縱黑色路面,全部預留綠化帶,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100%,方正新區已初具規模。在老城區改造上,由於沒有留出足夠的綠色帶用地,他們按照新規劃標准,改造一片、綠化一片、美化一片。采用垂直綠化的方法,見縫插綠,拆牆透綠,提高綠化、美化率,建設了10個花園式企業、花園式單位、花園式居住區。道路硬化面積達到17萬平方米,整修巷路26條,總計8060延長米。對原來准備排水改造的城郊水塘,改為原生態景觀予以保護性整治。今年全縣共投入150萬元,植樹20萬株。僅城北新區,植山樹338棵,梧桐、丁香、水臘5000棵,道路防護林1200株,綠地面積5000平方米。方正鎮老城區內臨街擺放盆花3000盆,新植樹5萬多棵,新增綠地8萬平方米。
加快教育、衛生等公益類事業和其他單位北移力度,擴大城區規模。按照山水園林化城市標准建設低密度、花園式的行政、文教、商務和居住區,做到建設、綠化一次到位。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堅持多策並舉,高質量經營城市。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趨勢,鞏固交通運輸業,提昇商貿流通業,加快發展信息、諮詢、法律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大型超市、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增強城市載體功能。立足長遠,利用得莫利臨江靠山沿河的區位,國有荒地、林地多的資源和馳名品牌的優勢,謀劃將得莫利建成特產經濟、旅游經濟、工業經濟、商飲服經濟共融的新經濟板塊。把美麗的方正,真正建設成哈爾濱市的『東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