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市民應慎食魚但不必『談魚色變』
2005-12-13 10:07:28 來源:大慶網  作者:江河水 靳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3日電 11月13日,吉化雙苯廠發生爆炸事件,松花江水體受到嚴重污染。事故發生後,為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省農委下發通知要求對受污染的毒魚要做到禁捕、禁售、禁食。國家環保總局也提醒市民兩個月內不要食用松花江出產的江魚江蝦。一時間,我市漁業市場經營慘淡。12月3日,記者在東風新村東安市場魚類專櫃前看到,買魚的人異常稀少。一位想要買魚的人被同伴緊急叫停『現在的魚有毒,不能吃。』而在肇源縣中心農貿市場,63個魚類攤位只有三個仍在正常營業。一位女商販告訴記者,現在一天也見不到幾個買魚的人,幾近零銷售。

  現在的魚還能吃嗎?12月8日,帶著市民的這個疑惑,記者赴我市魚類的主要來源地肇源進行了深入調查。對魚類要有鑒別的食用

  松花江受到污染,江魚成為毒魚,因此對於這些受到污染的毒魚市民一定要做到拒絕食用,以避免身體受到損害。

  但肇源魚市上出售的松花江江魚其實數量非常有限。隨著近年來大面積的捕撈,從主江上打撈出來的純正江魚已經越來越少。人們現在所稱的江魚,其實應該被理解成江水養殖的池魚。

  據肇源縣水產局的曾令庫副局長介紹,現在肇源魚業市場上的純江魚非常少,市場上出售的最主要是魚池、漁場的養殖魚以及從沈陽、天津等地運來的外地魚,除此之外,市場上還有很多海魚,這些魚都未受污染,可以放心食用。

  曾副局長還介紹,肇源縣很多魚池、漁場確實提取松花江水養魚,但提水日期一般是開春時節,那時候水就已經被儲好,已備一年之用。個別漁場還會在秋天再補一次水,但入冬以後補水的現象基本不存在,因此這些漁場受到污染的可能性極小。

  肇源縣最大的漁場之一———八家河漁場的高志書記也表示:『我們可以向廣大市民保證,我們八家河漁場的魚就沒有受到污染。』

  針對市民的恐慌心理,相關專家表示,對於魚類市民應該有鑒別的食用,松花江江魚肯定不能吃,但外地魚、海魚和一些有保證的池魚可以但食無妨,不要談魚色變,因噎廢食。

  強力措施阻毒魚入市

  為有效控制受到污染的江魚流入市場,肇源縣委縣政府組織相關部門組成檢查組,對松花江水污染後的漁業市場進行清理整頓,確保松花江『毒魚』不流入市場。同時,肇源縣水產總站印發了500份緊急通知書,發放至每個捕魚網點的漁民手中,號召廣大漁民對待松花江毒魚要做到禁捕、禁售、禁吃,並加強沿江禁捕檢查。

  為了防止漁民為一己之利捕撈污染魚,肇源縣水產局派出巡查車不停地在松花江沿岸進行巡查,對私自到江上進行捕撈作業的人將按照三禁期間的規定進行嚴懲。

  對於市場這一塊,肇源縣工商局嚴把市場准入如關和商品購銷臺賬關,從漁業經營者的進貨渠道入手,對所經營的魚類產地進行明碼標簽,即要求商販經營的魚類必須有進貨單位出據的產地證明。同時工商局還要求魚販要為購魚者出具信譽卡,上面要標有售魚的攤位、品種、數量、出售日期,同時還要求業主簽上自己的名字。專家教市民如何鑒別毒魚

  對於江魚和養殖魚,曾副局長認為可從魚體的色、形、體態和大小上來辨別。例如,養殖魚『澎澤鯽』的脊背部有條白斑點線,沿線從頭至尾是31個鱗片,而松花江野生魚卻只有29中鱗片;在外觀上看,野生魚的魚體顏色發白,養殖魚的魚體顏色發黑色澤較暗;從體形上看,野生魚苗條、細窄,脊背和肚皮間的側線不明顯,養殖魚體態偏胖、發寬,側線清晰;另外,野生魚的個頭大小不一,夾雜有板黃、川丁子等品種,養殖魚個頭大小均勻、內髒偏大。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