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發展區域循環經濟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2005-12-19 09:28:0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汪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9日電 題:發展區域循環經濟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將物質生產和消費由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單向線型流動轉變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閉合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

  推進區域循環經濟發展,必須充分認識發展循環經濟的現實緊迫性。從循環經濟概念可以得出結論,循環經濟是一種能夠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變革。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從理論上講,資源、環境、生態是經濟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其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條件,又規定著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其他活動的界限。我國是人均資源稟賦匱乏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氣人均佔有儲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其他礦產資源也與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遠。而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增長還存在著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資源消耗巨大。據統計,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礦產資源總回收率為3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廢棄物排放水平遠高於發達國家,每單位GDP的廢水排放量比發達國家高4倍,每年單位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發達國家高10倍。五中全會《建議》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它是一個重要的導向,也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經濟增長效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標志。節約能源、愛惜資源,確保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到實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推進區域循環經濟發展,必須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的具體實現形式。黑龍江省作為資源型老工業基地,哈爾濱市作為重要工業城市,都面臨著由資源豐度期向資源衰退期的轉型,資源型產業已對經濟增長產生逆拉動效應,沿襲傳統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發展循環經濟,目的就是依據自然規律,重新耦合人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合理開發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在物質不斷循環、再生利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構建存量循環的穩態經濟發展模式,使經濟系統和諧納入自然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贏。探索循環經濟的實現形式和發展途徑。

  首先,要客觀分析我們在發展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方面存在的障礙。應當看到,我們的企業規模還比較小,發展循環經濟缺乏規模支橕,經濟社會發展還沒有形成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發展循環經濟仍然任重道遠。

  其次,要著力研究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型。具體包括:構建清潔生產模型,以減輕環境負荷為軸心,變末端治理為過程治理,在企業生產環節,進行廢棄物多層次綜合再生利用;構建綠色制造模型,以降低資源依賴為軸心,綜合考慮制造業的產品特性和環境特性,由環境的末端治理轉變為源頭治理;構建工業園區模型,以生態轉型為軸心,建立『工業生態鏈』閉路循環系統和生態工業網絡系統;構建生態農業模型,以提高利用率為軸心,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由對環境的破壞轉為對環境的修復。

  第三,要研究探索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實踐路徑。圍繞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這個核心,建立健全政策法規保障體系和生態產業體系,通過發展智能化、生態型企業,促進傳統產業知識化轉向和經濟活動生態化轉向。突出節約消耗、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環保產業等重點領域,抓好資源開采環節提高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律,抓好資源消耗環節提高利用效率,抓好廢棄物產生環節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抓好再生資源產生環節注重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抓好社會消費環節提倡綠色消費。

  第四,要研究建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橕體系。比如,實行資源價值計量制度,將資源消耗納入成本核算;建立多元化的投入體制,提供資金保障;加大科技開發力度,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按照『生產者責任』原則和建立循環型社會的目標,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強政策引導,建立綠色保障體系,如綠色資源制度、綠色消費制度、綠色財政制度、綠色稅收制度;將循環經濟發展列入領導乾部政績考核體系,在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市場基礎作用的同時,切實發揮黨委政府及其部門和領導乾部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