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家居溫暖清潔農業生產無害 黑龍江省9000農戶初試循環經濟
2005-12-10 07:10:3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黃冠宇 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0日電『抱柴做飯煙熏眼,糞水蚊蠅滿庭院』——昔日黑龍江省農村的一些落後狀況,如今正隨著新型農村能源建設的步伐而改變。通過推廣集多項農村能源技術和生態農業技術於一體的農村能源生態致富模式,我省已有9000農戶率先嘗試循環經濟,過上了家居溫暖清潔、庭院經濟高效、農業生產無害的現代生活。

  望奎縣望奎鎮紅五村農民杜文友,通過建設『四位一體』(溫室、豬捨、沼氣池、廁所)農村能源生態致富模式,既用上了清潔的沼氣能源和衛生廁所,又通過施用沼液、沼渣等高效有機肥,提高了蔬菜產量和品質,還利用溫室養豬,增加了出欄茬次。同時,新能源還節省做飯、照明支出300元,減少化肥、農藥支出480元。據穆棱、訥河等縣市調查。利用沼液進行水稻浸種,沼渣做底肥,單產可提高6%-12%;施用沼肥生產蔬菜可提高產量20%-30%,而且產品外觀美、口感好。

  樺川縣蘇家店鎮中安村農民郭景芳、肇東市海城鄉海城村農民孫長華,通過應用太陽能豬捨和先進的飼養技術,既解決了單純種糧效益低,致富途徑狹窄的問題,還有效解決了冬季勞動力剩餘問題。他們僅用60平方米暖圈養豬,一年平均純收入達到7000元,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農村新能源的應用,不但使農業生產更加高效,還大大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使農民的家居環境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徹底改變。

  黑龍江省農村取暖基本上是靠燒柴火、扒火盆、燒火炕或燒爐子。一般家庭一個冬季大約要燒柴10~12噸、燒煤約3-5噸,花費約乾元。在訥河市長發鎮豐收學校、老萊鎮晨光村及望奎縣望奎鎮紅五村,記者了解到,充分利用自然光能的太陽房技術,使每天燒柴或燒煤數量比普通民宅下降20%-30%;而室內溫度卻比以往更高。住寬敞明亮的太陽房、睡節能炕、燒沼氣做飯、用燃池采暖——新式采暖和精細用能方式的轉變,淨化了衛生環境,減輕了勞動強度,降低了人畜發病率。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