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9日電 內容提要:內容:全市471戶國有企業60506人順利實現並軌
歷時兩年的我市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市從2004年7月1日起實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向失業保險並軌以來,截至今年10末,全市471戶國有企業60506人通過省級審批,獲得國家補助1.5億元,並軌職工人均補償金額6795元。從而平穩有序地完成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向失業保險並軌任務,有力地促進了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發展。
並軌使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得到了有效分離,減輕了企業負擔。全市有134戶企業順利地實現改組改制,市屬75戶列入規劃改制的國有企業,通過並軌盤活了企業存量資產,已有73戶完成改制任務實施國退民進,有19戶停產多年的企業開始啟動生產,企業開始恢復生機和活力。截至10月底,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8億元,增長13.5%,增長幅度位居全省第二位。工業經濟實現了速度和效益雙增長,1—9月,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8.5億元,同比增長21.4%;實現利稅12億元,同比增長62.1%。並軌使國有企業真正卸掉了人員包袱和債務包袱,寬松了企業內部環境,增強了生機和活力。並軌實施以來,僅建龍集團就安置一煉、二煉、鐵礦並軌職工達3000多人。新時代水泥公司等8家企業通過並軌減負後,順利地進行了招商引資。從我市並軌實踐看,大部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對並軌工作由不理解、不認可到積極參與。並通過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對市場導向就業機制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從目前並軌人員的就業情況看,我市並軌的6萬多人中異地就業的有近1.3萬人,約佔並軌人員總數的22%;規范就業或自主創業穩定就業的有近1.12萬人,約佔並軌人員總數的19%;區域內自主擇業或原單位招商引資啟動生產後就業的有近0.95萬人,約佔並軌總人數的16%;其餘2.63萬人為靈活就業,約佔並軌人員總數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