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巴彥縣"綠色生豬"壯大畜牧業 成為"龍江生豬第一縣"
2005-12-21 11:01:5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田彥波 宋玉環 馬少忠 陳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1日電 巴彥縣土地肥沃,年產大約50萬噸玉米,20萬噸大豆,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是糧多並沒有帶來富裕,反而一度成為了『包袱』。三年前巴彥縣調整了發展思路,把畜牧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作為本縣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提出『以牧養農、以牧補農、糧牧換位』。經過三年發展,巴彥縣的畜牧業佔據了半壁江山。而畜牧業這半壁江山中,份額最大的就是綠色生豬產業。

  觀點

  巴彥縣縣委書記何信:巴彥生豬產業的壯大,是我們反彈琵琶,從發展工業著手,帶動起來的,這讓我們更加堅信了:農業大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積極培育優勢產業,在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上求突破。

  巴彥縣縣長馬旦曰:巴彥的發展目標是由產糧大縣向畜產品大縣、由工業弱縣向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強縣過渡,這種過渡離不開當地的資源優勢。

  『龍頭』帶動產銷不愁

  任何一個產業的崛起都離不開龍頭企業的牽動,巴彥生豬從小打小鬧到聞名全國,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從前年開始,巴彥縣委書記、縣長率隊,幾下省城、山東、四川,優惠的政策、誠摯的感情、莊重的承諾,使一批生豬屠宰加工企業相繼落戶巴彥。

  金鑼集團興隆分公司共投資8000萬元建廠,滿負荷生產,年可加工生豬150萬頭。今年盡管只能加工120萬頭,但其主要產品分割肉已遠銷至北京、上海等十多個省市,年創產值4億元,實現利稅1000多萬元,更可喜的是它拉動4萬個農戶養豬,使巴彥養豬業上了一個大臺階。隨後,他們成立了生豬養殖協會,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當時農戶提出了生豬三難養:害怕疫情不敢養;缺乏資金不能養;不懂技術不會養。為解決農戶的後顧之懮,巴彥縣農村信用聯社、縣保險公司、縣畜牧局3個部門聯合對生豬養殖開展貸款、保險、防疫三位一體的服務,此舉調動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現在全縣已發展標准化綠色生豬養殖場近百家、一條街552個、專業村38個、專業養殖戶45852戶。

  創品牌人均增收一千五

  巴彥縣發展綠色生豬產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一方面,生態環境良好。境內和域外20公裡范圍內工業多為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和以自然資源開采為主的中小型露天礦開采企業,因此無工業污染源,無工業廢渣,無水和空氣污染;縣內季節性河流的上游多發源於本縣東部半山區,河流無污染;由於多年來一直推行低毒農藥防治病蟲害技術,土壤和糧食中農藥殘留量低,適合生產綠色食品。另一方面,飼養有基礎———家家戶戶形成了養豬增收的產業習慣,並且有嫻熟的飼養技術和很強的飼養積極性;飼料有保障———全縣年產無公害玉米5億公斤以上,大豆3億多公斤;市場有信譽———巴彥的瘦肉型商品豬早已叫響。

  巴彥縣巴彥港鎮農民李少傑養綠色生豬多年了,他們村養豬戶不少,但前些年都養普通豬,銷售時別人每公斤賣7.10元,他卻賣7.70元,每頭豬至少多賺100元,而且銷路有保證,從不賠錢。從去年開始全村130多戶都學著他養起了『綠色豬』。

  陪同采訪的縣畜牧局乾部算了一筆賬,100元不算大數目,但它是純效益;頭數多了,數字便大得驚人。1頭100元,百萬頭就是1億元!

  效益的驅動,綠色生豬養殖很快在巴彥鋪開。華山養殖場36歲的女場主劉永慧來自縣城,她搞過商場,開過藥店,倒過服裝,銷過糧食,如今把多年積蓄的100多萬元全都『砸』進了養豬業,她覺得養『綠色豬』保險。她的養殖場一年出欄2000多頭仔豬,育肥『綠色豬』1000多頭。

  巴彥一躍成為全省生豬生產第一縣,今年發展A級綠色食品生豬基地養殖場10處,年出欄A級綠色食品生豬商品量10萬頭,無公害綠色食品生豬養殖戶達3萬戶,出欄商品豬90萬頭,無公害、綠色生豬年飼養量已經發展到100萬頭,佔總量的60%以上,僅此一項,今年人均增收就超過1500元。

  做大綠色生豬產業鏈

  巴彥的豬很『幸福』,很多豬住的是紅磚鐵瓦房,喝的是自來水,吃的是綠色料,睡的是木板床,有的還能按時聽音樂。巴彥豬是有『譜系』的,即在五代之內不得有近親繁殖。每頭豬都有檔案。

  去年8月,三位丹麥養豬專家悄悄趕到巴彥,他們想證實一下,哈爾濱大超市裡『巴彥專櫃』上擺的『巴彥豬肉』,真的是還相對落後的中國農民自產的嗎?作為出口量佔世界23%份額的生豬王國權威人士,他們在中國北方普通農民的豬捨旁,臉上滿是訝異的神色。他們有三個沒想到:飼養條件的先進、養殖技術的先進、生豬品種的先進。

  中秋時節,美國普渡大學終身教授、養豬專家巴特哈墨先生在巴彥縣進行了為期4天的考察。在紅光鄉舉安種豬場,他認真考察了豬的繁育、飼養、防疫過程,豎起了大拇指說:『你們這裡的養豬技術和我們美國不相上下。』

  發展綠色生豬必須從仔豬抓起。豐樂養豬場的曾慶山已有18年的養豬歷史,近年開始養殖綠色生豬。去年他又『擴張』了,投資25萬元新建兩棟豬捨,建成了8000平方米的現代化養豬場,除了飼養近千頭種豬外,年出欄綠色生豬超過5000頭。這還不夠,為完成與兒童公園早市、道外肉聯加工廠等簽訂的10000頭綠色生豬長期供求合同,他還將豬場申請成了美國溫洛克綠色生豬養殖基地,發展為巴彥縣生豬產業集團公司,有75個養豬大戶加入了這個集團公司,走上了捆綁發展連鎖經營的新路子。巴彥·山東金鑼興隆分公司生產車間。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