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6日電 哈爾濱日報12月19日發表了《便民照成黑加工護身符》一文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市民來電話反映,他們所在的社區也存在這樣的加工點,這些黑加工點以便民照為掩護,規避有關部門管理,逃漏稅費。就此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假便民規避管理
今年10月份,道外工商分局大興工商所發現一倉買的招牌上寫著『道臺府』。經過執法人員查詢,道臺府為哈爾濱市名勝古跡的專有名詞,受法律保護,未經批准是不能作為商業用途的。執法人員查詢了注冊業戶的檔案,發現該倉買未進行工商注冊。執法人員要求倉買摘掉侵權的牌匾,辦理合法的工商執照。倉買老板卻理直氣壯地拿出一張由社區發放的便民照說,我有社區頒發的便民照,掛這個牌匾也是街道辦允許的。在執法人員耐心勸導下,該業戶纔同意摘掉違規牌匾,但仍然拒絕辦理工商執照,理由是,在辦理便民照時,街道辦說已經交納了工商、稅務等費用,不必再辦理任何證照了。據了解,僅在道外區的大興社區1300餘戶個體工商戶中,就有10%的業主只辦便民照。這些網點以便民為由規避有關部門管理。
便民照成逃稅的『保護傘』
據了解,便民照是黑龍江省為幫助社區非營利性服務機構而設立的,主要是以勞務服務性為主的項目,如拆洗縫補、存自行車、開水房、托兒所、敬老院等本小利微的項目。因為看到了便民照可以減免稅費的優惠政策,近幾年,不少網吧、迪吧、歌舞廳、甚至交通運輸、大型倉買、影樓都搖身一變成了『便民服務企業』。今年5月,道外工商分局曾下發了一份《整頓清理便民服務行業的通知》,其中指出,為了確保廣大群眾食品衛生安全、企業誠信等目標,對全區的假『便民』進行集中清理。尤其是飯店、食雜店和直接入口食品的攤販必須納入工商行政管理。以道外區大興社區為例,正規的個體業戶每年平均要交納100元左右的稅費。而便民照則不用交納任何費用。這個社區年初時,有大約100多家假『便民』。一年就少交納稅費十餘萬元。整個道外地區這樣的社區有28個,全市有這樣社區上百個,累計起來偷逃的稅費難以計數。
工商業戶改辦便民照
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辦理了正規工商執照的個體企業,這些業戶表示:早知道辦便民照這麼好,我們就不辦工商照了。他們告訴記者,辦理工商照,費用比便民照高不說,還要定期交納稅費,接受工商、稅務、環保等部門巡查。辦理便民照的個體業者,一次纔交納多則幾百元,少則幾十元的辦照費,全年什麼費用也不用交,而且可以拒絕工商、稅務等部門的管理。據道外工商分局大興工商所李所長介紹,他們所就曾處理過多名廢止工商執照轉而辦理便民照的業戶。他指著旁邊一堆半米高的便民照說,這些都是他們今年一年來,收繳上來的便民照。
市民呼吁,假『便民』利用便民照規避管理,偷逃稅費。不但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還給諸如食品衛生、假冒偽劣產品的生產制造了溫床。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力度,整治假『便民』。同時,應盡快出臺一份便民照發放的規范,並切實貫徹落實。保證哈爾濱市的經濟環境健康良好,讓老百姓買到放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