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7日電 目前,我省拍賣企業發展到140家,拍賣成交額大幅增加,2004年成交30億元,比2003年增長50%以上。但是,與南方經濟發達省份比,仍有較大差距。省拍賣行業協會會長洪廷宇認為,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背景下,拍賣業應有大作為。
洪廷宇建議,一要將拍賣機制引進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他認為,在土地使用權和儲備糧處置上政府部門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有悖於市場經濟規則,弊大於利。一些外省、區、市明確規定,土地使用權的處置首選拍賣處置方式。如山東省采取了拍賣的處置方式,2004年拍賣土地使用權成交價款120億多;廣西2004年拍賣土地使用權成交50多億。而我省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除齊齊哈爾市外,一般均未采取拍賣形式出讓,而是采取掛牌形式。此外,對國企改革中國有資產轉讓絕大多數也采取協議或競投標方式處置,而不采取拍賣的形式。這既不利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也不利於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實現最大價值。吉林省近日推出資產1000萬元以上、100家國有企業以公開拍賣方式轉讓,很值得借鑒。
二要充分發揮拍賣業在經營城市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拍賣可以拓展城市資產經營包括土地、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及其延伸的無形資產實現真正的價值;在挖掘無形資產價值的同時,也可以拓寬標的范圍,培育拍賣新的增長點。如上海市拍賣業在經營城市中把各種冠名權、廣告設置權、城市的各種經營權等無形資產處置均引進了拍賣機制,僅2004年無形資產拍賣成交74.8億元,佔全年成交額35.4%,為城市建設積累了大量資金。我省在經營城市無形資產拍賣上基本沒有開發。為此,他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在經營城市或處置各類無形資產時,應推進市場化運作,首選拍賣方式,從而使無形資產通過競價拍賣使委托人和競買人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實現無形資產的最大價值。
三要盡快建立農副產品拍賣市場。我省是農業大省,又是商品糧基地,糧油、果菜、蛋禽批發市場比較發達。應積極借鑒國外和發達省市的經驗,將農副產品銷售引入拍賣機制,進一步發展農副產品拍賣市場,發揮其價格發現、保值增值、搞活流通和市場交易功能,加快農副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在建立農副產品拍賣市場中通過理貨、加工、包裝、運輸、生產實現垂直分工,可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實現農業生產的一體化。引入拍賣方式必將為加速農產品流通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但目前農副產品拍賣實現障礙頗多,需要政府予以支持和協調,盡快促進我省農副產品拍賣市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