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8日電 近年來,隨著市場對珍貴毛皮需求量的逐年遞增,我縣狐貉養殖業又迅速興起,一些養殖戶依托縣域獨特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養殖經驗,大力發展狐貉養殖。一再攀昇的貉價,讓養殖戶們再次從狐貉養殖上看到了效益,得到了實惠。
在西豐鎮葦子溝村馬龍夫婦的烏蘇裡貉養殖場了解到,夫婦倆經過三年的精心飼養,如今他們的養貉場已粗具規模,發展種貉200多只。
據農民日報報道,2003年,馬龍獲悉貉皮價格有上漲的勢頭,而且貉佔地小,食量不大,非常適合北方養殖。於是他產生了養貉的念頭,並且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由於沒有經驗,起初他只購買了18對種貉,而且是和別人合伙飼養。
頭腦靈活的馬龍在養貉期間,一邊學習養殖技術,一邊考察市場,不但掌握了飼料配比、小貉繁殖等技術,還積極了解市場所需貉皮的質量。經過精心飼養,馬龍養殖的貉,不但貉仔個保個,而且貉皮毛色光亮,紋路勻稱,長勢特別好。投入的資金當年就全部收回。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貉皮市場,更加堅定了馬龍夫婦養貉信心。2005年,夫婦倆擴大了規模,開始規范化養殖。今年6月中旬,他們以一只400元的價格賣出種貉50多只,准備打貉皮160多張,按每張400元的價格計算,預計今年收入近十萬元。
說到養貉經驗,馬龍告介紹說:『在日常喂養中,要根據貉的生活習性,科學喂養,除了喂一些魚食外,還要按科學的比例配備飼料,保證貉所需的營養。在養殖過程中還要注意疫病防治,這樣纔能得到更高的經濟效益。』
馬龍從網上看到,近兩年來白貉的價格不斷上漲,每張白貉皮賣到1200元。下步馬龍准備從外地購買一組白貉,嘗試白貉養殖,以獲得更多的收入。
據了解,在西豐鎮葦子溝村,象馬龍一樣,從事貉養殖產業的農戶有五、六戶,共養殖種貉近千只。目前,我縣珍貴毛皮動物養殖業發展勢頭良好,全縣狐貉養殖戶近2千戶,飼養量達到3萬只,年產皮張近2萬張,珍貴毛皮動物養殖已成為我縣城鄉居民致富的一個重要門路。